“五一”云吃顶级小吃(四)
1上海
上海是各种名特小吃荟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于粤港地区的纯甜味,也有别于四川、重庆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鲜美、可口著称。上海日常的传统市井小吃不胜枚举,甜的小点、辣的抄手、素的菜包、臭的豆腐、粘的切糕,几乎是上海市井文化的缩影,很能让人感受到上海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的名色。
南翔小笼
沪上著名小吃,传统名点,由清同治年间嘉定县(今嘉定区)南翔镇日华轩糕团店首创,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又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每只馒头折裥十四只以上;出笼时任意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外观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
生煎馒头
上海人一说到生煎馒头,那真是要流馋唾水。当面香、油香、肉香混合的“魔鬼香气”直冲鼻端,意志力再坚定的人都要崩溃……生煎可以说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相较生煎,油条大饼、老虎脚爪相对寡淡,南翔小笼在馅料上略有些幺蛾子,最主要的是,只有在上海,才有这么普遍的魂牵梦萦的“生煎情结”。
江湖上,习惯把生煎分为两派——清水派与混水派。“混水生煎”也被称为老式生煎,做法为苏北做法,使用半发面,以鲜猪肉加肉皮冻为主,特色为皮薄、底脆、汁浓、肉紧,开口朝下(以求有汤),如今在沪上大名鼎鼎的小杨生煎即为此派。
而“清水生煎”则采用全发面法,皮厚、底脆、肉紧、寡汁,有人吐槽过,这几乎像是吃馒头了。事实上这吐槽十分有道理,因为上海人叫生煎的全称就是:生煎馒头。“清水派”以上海传统老店大壶春为代表,这也是老上海人心中最地道的滋味。大壶春的生煎皮虽厚,但因使用的是发酵面团,故而口感丰盈蓬松。虽没有鲜美浓郁的汤汁,但却因此更加突出蓬松外皮的面粉香气,与肉香一起抚摸着你的味蕾,加上松脆不黏牙的生煎底,个中满足感,只能在脑海中回味,难以用文字表述。
阳春面
对于真正的上海本地人来说,记忆中令人垂涎的味道不是什么山珍野味,而是看起来有些上不了台面的阳春面。所谓“阳春面”,原指一种不加任何浇头的汤面,称“清汤光面”,是旧时上海最大众化的面点之一。后因商贾人等忌讳“清”、“光”等不吉利字眼,有好事者取古乐曲名《阳春白雪》的阳春二字,改称为“阳春面”。上海阳春面讲究汤料,一大碗面,葱翠清汤青青白白,一抹面条排列整齐,如美女秀发一样惹眼养眼。阳春面的汤很鲜,但又绝对不是味精、鸡精之类的作用。正因为没有浇头,所以对汤头的要求就会非常高,一定要用骨头熬出来的高汤。阳春面也有白汤和红汤之分,正宗的上海阳春面是白汤,而红汤阳春面是从苏帮面传过来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加酱油。面浸在汤里,鲜即刻慢慢渗入面内。
油氽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有名的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是不少上海人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猪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该小吃在上海有二种制法,分别以曙光饭店(原名小常州,号称排骨大王)和鲜得来点心店为代表,这两家都以经营排骨年糕而著名,但制作方法不同,口味迥异,各有特色。
“小常州”排骨年糕选用常州、无锡等地的猪脊骨肉,用酱油腌渍后,再放入用酱油、油、糖、葱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锅中氽,氽至色呈紫红、肉质鲜嫩、味道浓香时取出。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煮熟后,放在石臼里用榔头反复捶打,待捶打至米已无整粒后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块已经氽过的排骨,再入酱汁油锅中煮氽,吃时,洒上五香粉,则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鲜得来”的排骨年糕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鸡蛋放在一起搅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这种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与红酱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酱,浇上辣椒酱即可。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鲜嫩适口。
小绍兴鸡粥
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该店由一绍兴人创办于1947年,由于创办人和主要操作师傅均系绍兴人,在这儿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绍兴人天地,故人们给它取名为“小绍兴鸡粥店”。小绍兴鸡粥就是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肉和各种作料的一种小吃。吃鸡粥时,将煮熟的鸡切成3厘米长、0.6厘米宽的块儿,装盘,鸡粥盛入碗内,加上葱、姜末和鸡油,一同上桌。此时,鸡粥黄中带绿,鸡肉色白光亮,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品尝时,鸡粥粘韧滑溜,鲜香入味,鸡肉细嫩爽口,营养丰富,越吃越香。
2
天津
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汇集了八方来客,也带来了八方美食,构成了天津特色的津门美食。提起天津的小吃,既有独特的色、香、味,又物美价廉,尤为天津人所乐道。
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是天津的传统小吃。实际上,煎饼果子应当写作煎饼馃(guǒ)子,馃子是北方方言,即油条。还记得那句网络流行语吗,“哟哟,切克劳,煎饼果子来一套!”这句话足可说明煎饼果子的受欢迎程度。
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必须是绿豆磨成面作为主料,白面和黄豆面按比例搭配,“果子” 就是油条或者馃篦(北京叫薄脆)。调料方面,葱花必不可少,其次就是天津产的甜面酱、蒜蓉辣酱或者油炸辣子,以及红色的北方豆腐乳调味,这些就是一套正宗天津煎饼果子的全部内容了,另外再加鸡蛋的实际要叫鸡蛋煎饼果子(鸡蛋还可以自带哦)。除此之外,一切加烤肠、生菜、榨菜、肉松、海带丝的都是邪教,在天津人看来,食理难容。
锅巴菜
天津有一道被称作“菜”的早点,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这就是锅巴菜,本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嘎巴菜”。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天津人俗称锅巴)、晾干后切成柳叶形小条,浸在素卤之中,盛碗,点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辣糊、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制成。其口味热乎、微咸、素香、适口,许多天津人都自诩是“吃锅巴菜长大的”,内中注入了浓浓的乡情。而在众多锅巴菜中,津门“大福来”的锅巴菜首屈一指。其味正宗,是老天津卫尽人皆知的名牌产品。
老豆腐
每日清晨常伴天津人早餐饭桌的,总是少不了老豆腐。它是一种介于豆浆和豆腐之间的物质,展现了极致的嫩滑,加以醇厚的卤汁和小料,豆香四溢、入口即化,散发着独特的诱人味道……
要说天津卫的老豆腐做起来可是极其讲究。很多早点铺天不亮就开始着手准备,头天晚上泡好的黄豆吸饱了水,经过打浆、滤渣、煮滚后再使它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保证豆浆“热而不沸”。在豆浆凝成豆腐的这个当口儿,抓紧时间打卤,天津老豆腐的“点睛之笔”是“蒜汁儿”,加点蒜汁儿特别提味儿。老豆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天津人舌尖上的味道和回忆,更是天津人对美食的向往和食不厌精的做事态度。
耳朵眼炸糕
来天津一定要去吃“天津三绝”之一的“耳朵眼炸糕”,说起来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耳朵眼炸糕有三大秘诀,秘诀一是使用的面是由长糯米和圆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再经过三天以上的自然发酵,才能用来包馅儿;秘诀二是耳朵眼炸糕所使用的馅料都是独门秘制的,其中最为出名的传统豆沙馅儿,全部都是优质的赤小豆精心磨制而成;秘诀三就是包炸糕的手法,十分讲究,左手托面,右手打馅,均衡隆起,封口即可。耳朵眼炸糕讲究温油下锅,热油出锅,用花生油配上香油炸制,复炸让炸糕更酥嫩。外酥脆,内软糯,馅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十八街麻花
说起天津麻花,最有名的就是“天津三绝”之一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因店铺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处,人们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麻花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全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为何唯独十八街麻花能够独树一帜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因为十八街麻花的香气和味道都是复合的,是麻花中所有原料经配比、发酵、炸制后混合而成,所以,每一种原料都至关重要。比如,面粉选用麦香浓郁的山东小麦,桂花选用香气最佳的小叶银桂,油脂选用优质的非转基因大豆油和花生油,用老肥发面,热油烫酥,熬糖提浆……之后的和馅、搓制、炸制更是应了那句“食不厌精”的古话。
3
厦门
多年来,厦门一直是全国最受欢迎的海滨旅游城市之一。很多游客来厦门,最难忘的应该算是这里的小吃,厦门的小吃多种多样,既有来自本土的蚵仔煎、土笋冻、米线糊、烧肉粽、花生汤,也有东南亚舶来但是已成为厦门代表的沙茶面等。
沙茶面
厦门最具特色的美食,是本地虾面和印尼沙茶酱的混血儿,伴随南洋华侨归乡而兴起,成为闽南人最日常的食物。汤头浓醇,有花生酱和鱼虾的干香,碱水圆面劲道入味,加料选择丰富(各种海鲜/素食/猪杂/卤味),容易吃出大号的满足。
土笋冻
“土笋冻呀土笋冻,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脚(底)下,笼(全)都真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酸醋芥末芫菜香,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说起土笋,大概人们就会立刻联想到闽南的特色美食土笋冻,其实一点也没错,这道小吃正是以生长在滩涂地带的土笋为原料做成的。
做土笋冻其实很简单,把土笋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它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待至水滚,土笋浮起,汤呈粘稠状,即可起锅。加一点点盐巴,再无需丁点味精和鸡精串味,遂可将汤逐一舀进小圆杯里,待它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块块土笋冻了。它们个个晶莹剔透,肉脆冻软,味美甘鲜,滑溜爽口。吃一口在嘴中,凉凉的,咬上一口土笋,脆脆的,配以蒜蓉、酱油、北醋等酱料,味道更加绝妙,在齿间回味无穷。讲究的人,还会配上甜酱、辣酱、芥末、再加上海蜇、芫菜、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等,色香味俱佳。
蚵仔煎
蚵仔煎(闽南话为ǒu ā jīa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发源于厦门,流行于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是闽南、台湾等地的经典小吃。牡蛎,多俗称之为海蛎,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而在闽南潮汕及台湾一带称之为“蚵仔”,故而海蛎煎、蚵仔煎、蚝烙等,是同根同源,基本算得上是同一种小食。
蚵仔煎,最关键的就是一个“鲜”字,故新鲜的蚵仔最为关键。一定要现剥现烹现煎,做出来的蚵仔煎方会鲜美多汁。番薯粉调匀,倒入蚵仔肉,切青翠香葱粒,一同搅拌成浆,点炉火,架平锅,入少许油,八成热时,将蚵仔浆下锅,摊平,略煎,顿时鲜香四溢,煎至两面金黄之时盛出。一咬之下,肥嫩的蚵仔爆出鲜甜的汁液,和着其一触即融的滑嫩口感,怎一个“美”字了得!
面线糊
无论是藏于深巷或是老街,总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面线糊,是用面线(闽南地区特有)煮成糊状,搭配各种卤料下去熬,高汤是整道美食的灵魂,有大骨汤和海鲜汤两种。不同食材的搭配,最后碰撞出独一无二的美味,吃的时候撒点胡椒粉配上一条油条,鲜美的汤汁融到油条里面,简直无法抗拒。
花生汤
厦门人早上必喝的经典甜羹。要先用旺火煮至花生仁呈现乳白色,转入低微温火,密封锅盖加糖,经过几个小时的熬煮,浓稠的花生汤就出炉了。恰到火候的熬煮,让饱满的花生一颗颗漂浮在水面。花生特意碾成大小不一的碎粒,入口柔软顺滑,汤汁浓稠醇厚,香甜但又不腻,回味悠长绵密。喝花生汤不够饱,还可以搭配马蹄酥、麻薯、韭菜盒子、糥米条、油条等,饱腹又满足。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丨中餐厨房网协联盟
主管: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承办:浙江省对外传播中心
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
运营:《浙江行》杂志编辑部
联系我们:zjwhcycjh@126.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