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 发表于 2023-4-22 14:47:30

吃了十年海底捞,这一次,我选择不原谅

距离8月25号海底捞被曝光两家门店存在经营场所卫生条件恶劣等问题已经过去了三天,面对刷屏的赞赏海底捞公关逆袭的文章,我却一点都不感动,一点也不想原谅海底捞。

作为一名吃了十年海底捞的消费者,这一次,我要和海底捞彻底说再见了。


光看这些文章的标题,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海底捞被媒体冤枉了。

《海底捞这波危机公关,我给满分!》

《海底捞认错: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这危机公关100分》

《三小时内火线回应,海底捞危机公关高在哪里?》

……



截图来自朋友圈

再看看网络上的各种热门评论(以下评论截图来自海底捞关于此事的致歉微博下方的评论区),真是感慨某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的逻辑堪忧、底线够低。大概有这三派:

海底捞被黑了,是不是竞争对手爆料?

事实是,海底捞在致歉信中承认“经公司调查,认为媒体报道中披露的问题属实”。


《法制晚报》记者评论员庞岚在8月26日写了一篇名为《为什么曝光“海底捞”?》的评论,说明“这些年来法晚一直通过暗访的方式持续关注餐饮、食品行业的安全与卫生问题”。

海底捞不是唯一一家被曝光的企业,7-11、赛百味、比格比萨等企业都曾被《法制晚报》曝光过食品安全的问题。餐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不仅需要依靠企业的严格自律,政府的严格监管和媒体的持续曝光也是必须的。

拉上整个行业垫背,真的好吗?

类似“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餐饮业都存在的问题,只能说你太火了有人看不下去了,给你搞点事情!”“做餐饮的一定会有老鼠,五星酒店都会出,这东西你是防不住的,而且还不能毒死!”的言论在网上也很有市场。


首先,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街边小店,提供安全卫生的食物都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其次,海底捞近些年来都是以“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的形象出现在公共舆论空间,其前厅的服务被吹得有多飞上天,后厨的卫生问题给人带来的震惊就有多掉下限。

最后,海底捞有问题,不代表其他餐饮企业也都如此。海底捞出现这么严重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不是比烂就可以原谅的。错了就是错了,有问题就要承认,并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一家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何况海底捞是国内火锅市场的老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次事件不仅给海底捞留下了污点,更是对其他合法经营的餐饮企业的误伤。

海底捞都有食品安全处理公告了,记者卧底是白费功夫

根据海底捞针对此事的致歉信,我们在海底捞官网发现:海底捞从2016年就开始在官网发布食品安全检查的处理公告。

对照记者卧底4个月的时间线,我们查询了2017年4月到2017年7月的食品安全检查处理公告,分别是如下问题:

2017年4月:“北京8店配料房对面货架杏鲍菇箱内1袋杏鲍菇圆片生产日期2017年3月31日,到期日期2017年4月2日,检查日期2017年4月3日,已过期”;


2017年5月,北京门店没有被公告;

2017年6月:“北京20店前堂67号、96号、113号桌、包间过道消毒柜下层各有1根加热管不亮(共4台)”;


2017年7月:“北京16店13号包间消毒柜紫外灯故障”。


如果海底捞真如致歉信所说的“每个月我公司也都会处理类似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那么,法晚记者卧底的四个月中发现的厨房鼠患和员工用漏勺挖下水道等可是比上述几个问题要严重得多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不知为何没有被海底捞自检出来?如果没有媒体的暗访报道,这些问题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被海底捞公告?

同时还发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关于海底捞火锅北京劲松店、北京太阳宫店事件的致歉信和处理通报,目前只在海底捞的新浪官方微博和海底捞官网发布,截至2017年8月28日19:00,海底捞火锅的微信公众号并未见到关于此事的推送。


而海底捞外送还在8月26号推送了一条名为《和你在一起之后,我胖了30斤,人家都说那是“幸福肥”》的推送。这就令人尴尬了,难道我关注了两个假的海底捞公众号?


据媒体报道,8月26日,北京市食药监局再次约谈“海底捞”北京公司,要求“海底捞”总部按照承诺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限期一个月完成。

8月27号下午,海底捞也发布了一份《关于积极落实整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声明》,表示“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效果透明化、公开化”。


海底捞官网的食品安全页面写着这两段话:

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种是管理出问题,如果发生,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乃至上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我们明白,抓好食品安全这条路虽然曲折而艰辛,但不会白走。

正如孔子所言,“听其言而观其行”,海底捞能够正视媒体报道的问题,承认错误只是第一步,认真整改才是关键。

食品安全就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整个社会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忍受底线,才能督促餐饮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更自律。否则,最终反噬的不仅是餐饮企业,更是每位消费者。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对此事的评论哦。

★以上内容为《中国烹饪》原创,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了十年海底捞,这一次,我选择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