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可口 发表于 2023-4-23 18:28:11

值得借鉴:高考状元分享高三三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进入新高三总复习之后,可以预见学生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学校或同学给自己悬上了“高考倒计时。”但大多数同学们在这个阶段普遍感到比较茫然,无从下手。

新高三马上要进入第一轮复习了,所以我们也应该利用好这一年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为自己赢得迈向成功起点的机会。

下面说一下常规的备考阶段和学习目标,以及当前我们务必要做的几件事:

高三三轮复习按时间大致分为:

第一轮复习

(9月—3月初)基础能力过关时期

一边是高中三年课程的回顾,一边是知识遗漏的查找,这也是为高考总复习知识系统化、能力化做好准备的时期。高考是考三年的内容,而在高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而高考的其中的一个黄金定律“8020法则”,就是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把这部分的基础做好的话,就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所以必须把这两年的基础知识补上,避免高考时这些知识变成失分点,自己通过做大量的题来找漏洞效果不明显而且又浪费了时间。最后以致于信心受挫,决定放弃学习了。这是学习中的最可怕的现象。

我们做题不贵“多”而贵“精”。应该做囊括高考的重点、难点、考点的题和通过对照老师讲的具体内容检测出漏洞。

显然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如果少部分学生基础没有掌握牢固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第一轮的思想去备考,因为整个高考中,基础及中等难度的分数比例非常之高,抓好基础将能获取更多的分数。

第二轮复习

(3月初—5月中)综合能力突破时期

1、进行典型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高考黄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题法则,其实如果我们把高考的方向把握准了,高考的出题模式弄清楚,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会很轻松。

不只是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有典型题,文科的东西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比如语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模仿,比如“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这是关于诚信的比喻,那我们就可以借鉴一下,仿造句子。如: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

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学习就是一个由模仿到驾驭的过程,我们在借鉴别人精彩点的同时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使我们成为一个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2、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练习。体系是综合的根本,专题是提高的保证。我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会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

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答案就在嘴边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舌尖现象”,它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

高三学生张扬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当遇到舌尖效应时要保持冷静、放松,这样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

3、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迅速做题技巧训练)。很多题型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系点的,一般的解题入手方法不外乎为顺着题意来,或者以寻求的结果为出发点逆向推导,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寻找做题的入手点,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维步骤,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任何题,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的考试体系就是构建在考试时第一遍的做题思路,到这时候可以减弱我们研究题目本身知识点的比例,加强研究做题第一思维的比例,通过同类型套题来总结和调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归纳其中解答的思维共性,是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取分数的。

当前我们处在第二轮末段阶段,很多同学开始发急了,所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这时候千万不要麻木做题,看到什么题抓来就做,做对了不去总结提炼这种思想的话,只能说你会这道题而已。

做错了看答案听讲解明白了而不去思考“凭什么这么解答”,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的,做题千万不能和口渴猛灌水那样,除了肚子涨,啥味道都没留下。

4、当前阶段的几种常见备考方法指导。当前阶段备考方法不外乎是题海战术+课本反复查看。较为科学的学生已经开始归类解答,或归纳之前错误的的题型。更有技巧的一些学生已经开始进行构建类型模型(以典型题为原形),并开始渐渐网化知识体系了。

我们的建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获得最大的效果,适合随大流的跟着学校老师走,基础掉队同学们就该上课的时候记好笔记,其余时间多花些时间在课本与基础习题上(课本章节后习题练习),感觉在学校已经无法提升的同学,利用套题演练,类型归纳来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做题精确度和速度,这时候往往是思维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对于会做题,临场发挥不佳的学生,可以通过连续长时间的做套题,或者想办法耗尽精力后(如长跑后,冲刺跑后),再做卷子,或压缩做题时间(2/3~3/4的考试时间做完卷子),以训练考场状态。

第三轮复习

(5月中—5月底)应用能力提高时期

1、调整心理状态。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现象可见一般,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

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专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既不要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要过于关注考试的失败,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张扬过度的关注成绩和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她可以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做个对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收获,那她就是进步的,她就没有虚度光阴。

2、树立正确的高考目标。正确的目标是我们用力跳起来能达到的高度。贝尔纳是法国着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图。”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凭着我们的能力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高考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两个案例平时作文可以用)

3、检验复习,强化记忆。在这最后的阶段主要是通过做几套高考的真题,准确把握高考的出题方向,并注意一下规范的答案,以便自己在高考时能把答案做到规范、简练。

我们在高三这关键的一年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复习时间,当时间的主人。忌为赶进度而“开夜车”“煮生饭”,也忌“老牛拉破车”,考试日期到了还未复习完一个循环;更忌无计划无目的,听其自然,复习到哪里算哪里,我在这里衷心的希望在高考的列车开来时,大家都能搭个顺风车。

高三考生请记住科学备考的这“六句话”

在多年的高三复习备考中,老师认为以下六句话可以作为引导高三学生科学备考和应考的基本指南。

这六句话就是:基础决定能力;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状态;态度决定高度;落实决定一切。

1

基础决定能力

毫无疑问,高考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回归基础,巩固基础,夯实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高考中每一道题的考查都离不开基础,可谓成也基础,败也基础。

基础分拿不下来,总分就无法上去。为此,对基础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基础往往来自多次的重复和测试。

2

过程决定结果

有些学生因为平时对复习不够重视或时间投入不足,所以往往到了考试结果出来以后才感到紧张。复习备考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系统过程,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考试都是备考过程的一部分。

如果平时在某个方面不够重视的话,必然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只有重视过程的投入和调控,才能期待良好的结果。

3

细节决定成败

这里所说的细节主要是指考试时出现的细节性错误。如:填涂错误、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符号、术语、标点符号错误、错位答题等。而这些细节性错误又往往是因为平时不够重视而累积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部分思维比较活跃的理科生当中。因为这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其注意力主要聚焦在答题上,结果往往把一些细节的东西又忽视了。

4

心态决定状态

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完成大量的练习或测试,而考试的结果往往又会带来心态的变化,所以要正确看待考试结果,理性接受考试中的失利与挫折。不骄不躁,平和淡定,乐观进取,才是高三学生应有的心态。

5

态度决定高度

对待复习备考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设定目标的高度、时间投入的高度、精力专注的高度以及成绩达成的高度。思想重视,学习专注,理性看待高考,积极迎接挑战,享受学习过程,这应该成为高三学子的基本态度。

6

落实决定一切

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复习计划,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制订计划并不难,难就难在是否能够落实。落实就是行动,落实就是付出。如果每天都能落实既定任务的话,那么就等于走向成功之路了。

高三复习不可缺少的3本笔记

高三学年复习时,要准备好三个本,笔记本、错题本和口袋词汇本。

1

笔记本,要巧记重点

在课上,做笔记是必要的。以前,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讲,就没必要记笔记了。其实,这是个误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记笔记有助于增强考生对知识框架的总体把握。

高三这一年要记的知识点很多。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会讲解很多知识内容,有些在课堂上消化不了的,需要先记录下来,课下再慢慢消化、理解。有时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关键问题。学生在课上记住了,但很可能到了课下就忘记了老师说过的重点。因此,记课堂笔记非常重要。

做笔记要讲究方法。北京工商大学一位学生介绍,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很多,如果只顾做笔记,也会影响听课效率。所以,上课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把握好时机。

一般情况下,老师在黑板上写东西时,高三生可以抓紧时间记笔记;老师讲到重点内容时,高三生要认真听讲,课后再补记笔记。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记笔记不是一字不落地全记上,而要简明扼要,利用短语、数字、图案等适合自己的方式把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记下,课后再认真整理。

2

错题本,要善于归纳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模”“二模”……高三一年,学生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总结好每次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对高三生提高成绩非常重要。建立错题本,进行归纳分析,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

在学习中,高三生要善于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抄在错题本上,便于日后随时翻阅,查找知识漏洞。只有有效地使用错题本,才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以往,有的高三生对错题的认识不深刻,即使重新再做一遍,也还是答不出或者答错,原因可能就在于这些人没有建立错题本,不善于对错题进行归纳总结。

建立了错题本,还要用好错题本。高三生可将自己发现的错题或不会做的题收集起来,分析一下做错或不会做的原因,并把正确解题答案和思路注在旁边。高考前,高三生可着重针对错题本上的题目查缺补漏,也可把在学习中的体会记录下来,经常翻看,能够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3

口袋词汇本,课余时间常翻看

“在高三时,就备了一个口袋词汇本,利用课余时间经常翻看”。而这个口袋词汇本,对她的英语成绩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英语作为一大学科,对高考总成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想提高英语成绩,词汇量是必不可缺的。首先,将单词分为原型和派生词。

例如happiness为高兴、幸福的名词,那么我们可以将它的形容词、副词一并记住,有些特殊单词还会有动词形式,这样在记一个单词的同时,可完善对这个单词整体运用的理解,对写作也会有所帮助。

考生可以在写作时翻阅词汇笔记,查看应正确使用的词性,力求每个单词都用得恰如其分。其次,高三生还可以将字母拼写相似的词进行总结,就像语文的形近字一样,认准单词便于考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最后,对常见的词组做整理,尤其是出现在单选和完形当中的、那些仅仅依靠字面翻译不出来的“肉眼无法识别”的词组。

如果条件允许,高三生可用一个便于携带的小本子记录词汇笔记,在回家的路上、上课的间隙等课余时间勤于翻看。此外,还可将背单词当作娱乐休闲,几个同学比赛谁找出的好词组、好句子多,在讨论中对高频词汇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听力近几年增加了听写单词的题型,对于常考的月份、数字、天气、星期等词汇,高考生可加以归类,在考试前抽出几分钟进行复习。

免责声明

图文转自网络,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值得借鉴:高考状元分享高三三轮复习方法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