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可口 发表于 2023-5-7 08:05:41

写好“水经注” 做深水文章撬动跨越式发展的“水经济”支点



在前不久闭幕的两会上,“全面激活水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水经济”成为丽水上下讨论的热词之一。

“水经济”一词,早在2019年初召开的“两山”发展大会上已被提及。当时,大会报告中指出,丽水要写好“水经注”,把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跳出“以水治水”的传统思维,以“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

写好“水经注”,做深水文章,成为丽水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点工作之一。


两年来,立足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丽水深化“水经济”发展体系研究,主动谋划“水经济”项目,“水经注”内涵得以创新延伸,“水经济”发展成效初显。

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如何让“水”成为经济新增长极?当下,丽水正瞄准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方位,全面打造“水经济”发展体系,从而在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让卓越的水资源优势真正成为撬动跨越式发展的支点。

什么是水经济


立足丽水优势 精耕细作水资源

在今年的两会上,一款名为“丽水山泉”的矿泉水作为会议用水醒目登场,并以其精致的包装、甘醇清冽的口感得到了与会代表和委员的认可。这款矿泉水不仅是丽水卓越水质的代言,更是丽水发展水经济的缩影。

对于不少人而言,“水经济”是一个新鲜且陌生的词语。关于“水经济”的探索,在全国也鲜有先例。如今,在丽水,水经济工作已进入常态化。


去年4月,丽水市级层面专门抽调水利、发改等部门干部成立“水经济”工作组,统筹谋划全市“水经济”体系。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水经济”发展体系研究已初具成果,“水经济”发展项目已立库。

那么,到底什么是“水经济”?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水经济”工作组成员叶伟。





而从水与产业的关联程度来看,权威专家对水产业作出了界定,主要包括对水依赖程度高的第一产业;用水量大或对水特性有特殊要求的酒类和软饮料、医用针剂、水电、新兴战略产业等第二产业;对水生态环境要求高的第三产业旅游业。从“水经济”的概念来分析,水就像一座富矿,蕴藏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价值。

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的丽水,河流水系发达,水网密集,被称为“六江之源”,水资源总量18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是全省的近5倍,居全省第一。一份由丽水市水利局与浙江清华长江三角洲研究院于2019年共同研究出炉的《丽水优质水资源调查报告》显示,丽水的水质指数同样位居全省第一。与全国典型好水源水质相比,丽水优质水资源优于佛子岭、盘阳河。

为何选水经济


探索绿色崛起 创新思路挖“富矿”

坐拥如此厚实“家底”的丽水,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着资源难以转化为资产的窘境。

过往数据显示,丽水年水资源使用总量约7亿立方米,仅占总水资源量的3%,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用水约占16%。丽水水资源生产率在浙江省内仍处于较低水平,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配不均,这在客观上为水资源条件优越的地区发挥水资源比较优势、推动“水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水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通过水产业的合理布局,推进水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把水产业做大做强的潜力。”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茂山的团队曾受邀到丽水考察“水经济”,他的一席话,为丽水发展“水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了先天条件,对于丽水而言,发展“水经济”业已“水到渠成”。“发展“水经济”既发挥了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又可以打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转化的通道,能让丽水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目标。”丽水“水经济”工作组组长李瑞华说,这些年,丽水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探索“丽水山耕”生态有机农产品、“丽水山居”农家精品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等“山”系品牌集成发展之路,可谓成绩斐然,“现在,让丽水的天然好水同样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是有基础、有经验的。”



更让人信心倍增的是,丽水优质水资源的市场竞争力与日俱增。

龙泉国镜药业有限公司是四川科伦药业的子公司之一,他们就是因为丽水一方好水而落户龙泉。“作为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我们对环境要求是药品生产里面较高的一类。”据龙泉国镜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春雷介绍,因为龙泉的水好、杂质少、硬度低,水浑浊度、污染指数比其他地方低20%以上,可以使过滤器延长一倍的使用寿命,企业每年仅水处理就可以节约137万元。

优质水资源是娃娃鱼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我市培育了一批娃娃鱼繁养殖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产业化格局。2018年,丽水还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娃娃鱼之乡”的称号。



景宁大均乡水资源丰富,出境断面水达国家Ⅰ类水标准,尤其是大均小溪,既有清澈见底的平静水面,也有水流湍急的险滩,非常适合急流救援训练。源于此,省消防水域救援培训基地、市警务实战水域救援教学点,国际搜救教练顾问联盟、浙江逆浪水域救援训练基地等水域训练基地先后落户此地,2016年以来,因水产生培训经济1000余万元。

如何做水经济

共推“三大攻坚” 多元打造新兴业态

“丽水山泉”首次亮相并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最近,市城投公司旗下的浙江万物生长水业有限公司作为“丽水山泉”的开发商,已陆续接到杭州、绍兴等地客商的预订电话。接下来,丽水将趁势进一步打响“丽水山泉”品牌,将其作为区域公用品牌,整合丽水各地的优质水产品协同发展。

在丽水谋划的“水经济”发展体系里,类似“丽水山泉”这样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目前有80多个,涉及优质水产品开发、水源工程、水旅融合、水产养殖等类目,概算总投资739亿元。


“共推‘三大攻坚’领域,跳出‘以水治水’传统模式。”据叶伟介绍,具体包括攻坚“高端水”开发利用,依托丽水地表水资源水质外源污染水平低,无机物和重金属含量小,深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培育和推进高端饮用水、健康日化、水疗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攻坚“涉水产品”研发,发展天然弱碱水系列、医药美容系列等,推动对水资源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攻坚“水旅产业”,发展水边经济和水上经济,打造特色鲜明的水旅产业。立足河道、湖泊、水库岸线近城、穿城优势,沿水域岸线,建设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水岸线经济,形成沿水域岸线经济带。

探析丽水水经济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壮志雄心。“水经济”工作不仅遍及一二三产,许多开拓性的探索更是极富创新精神,走在全国前列。比如积极吸引中国水科院入驻,共建“幸福水”研究中心,深化对我市优质水、精品水研究,挖掘优质水和精品水的健康、长寿、养生等功能,探索制定“幸福水”标准,指导推动我市优质水资源的市场化工作;谋划建立水基金平台,设立高端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高端水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享受清洁水、优质水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付费,探索打造水金融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人民对优质水资源需求的美好向往,全面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谋划实施跨区域输配水工程,推进优质水资源与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远程共享,打造华东天然水塔;启动建设华东高端“水经济”产业园,加快开发高端饮用水、美容护肤水、中医药用水等高附加值水产品,打响“丽水山泉”品牌,构建“水经济”创新发展链条,基本形成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涉水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高端水生产供应基地和长三角高端水产业高地。

延伸阅读

保护开发并举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假如不是疫情的阻挡,近段时间,世界银行中蒙局将到丽水考察“浙闽六江源综合治理与生态价值高效转化项目保护洁净东海”项目。

东海,被称为是地球上最平静最美丽的海,它波澜不惊、浩瀚无垠。但塑料垃圾、固废等各种污染正侵蚀着东海,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危害。在中国,流入东海长度超过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条,其中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等四大水系是注入东海的主要江河。四大水系中,有三大水系的源头在丽水。为了更好地从源头上保护东海,丽水积极谋划实施浙闽六江源综合治理与生态价值高效转化项目。


该项目以保护和修复丽水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数字+生态”为抓手,以“水”为核心,助力建设世界级生态体验区,并建设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实践基地。项目主要包括塑料垃圾固废处理、河权到户扩面试点、城乡水污染防治、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4大工程。要实现上述投资建设和规划目标,任重道远。项目建设工期长、内容多、投资大……为此,丽水将向世界银行谋求合作,积极争取在信贷资金和智力上的支持。

“水经济”的前提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丽水坚守的底线。只有在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浙闽六江源综合治理与生态价值高效转化项目保护洁净东海”不仅为丽水筑牢了生态防线,也为世界水资源保护贡献了丽水的治理智慧。

一直以来,丽水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紧紧围绕“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和“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打好“碧水保卫战”。近年来,通过全力实施生态工业发展“31576”五年行动计划,丽水不断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治水各领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厚植根基。


与此同时,丽水还建立起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长效防控机制,在水生态补偿机制、饮用水源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率全国之先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诚信评价,推出了“河权到户”做法、推行“县域流域河(湖)长制”改革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通过不懈努力,丽水守住了一方碧水,城市水质综合指数名列全省第一;地表水交接断面考核蝉联优秀;12个国考断面100%达到考核要求;成功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信息来源 | 市水利局

编辑排版 | 大眼文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好“水经注” 做深水文章撬动跨越式发展的“水经济”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