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可口 发表于 2023-4-14 15:58:30

二十四节气|今日清明,追思祭祖,孝亲踏青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

(假期过的好快啊~)

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

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三侯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 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

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营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

说明清明时节名雨

故而彩虹出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候,虹始见

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

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

日穿雨影,则虹见。

在干燥的冬季,天空中飞尘浓密。

而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

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

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清明·习俗


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

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 墓祭、祠堂祭

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踏青寻春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植树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

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

因此,古谚有

“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

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清明·美食

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

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

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

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

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

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小编已经忍不住点开淘宝了)

馓子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 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螺蛳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吃不到螺蛳就来一碗螺蛳粉吧hh)

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

清明祭逝者,春风送哀思。

忽然想到电影《寻梦环游记》里一句让我印象深刻: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遗忘。”

我们牢记逝者,也是对他们爱的一种体现

过去的终将过去,

祭奠死者是为了让生者更加珍惜现在的生命

衷心祝愿看到这句话的人们能够更加精彩地活着

·耳机分你一半|等你下课,陪你听歌……

·团团新闻间 | 西南政法大学第四周团学动态回顾

·春日诗会

编辑:张宇

图片:孙娅淋、网络

责编:许延科、黄映月

审核:王晓、邹雪林

来源:微信公众号“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会”

(ID: Swuplgsu)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节气|今日清明,追思祭祖,孝亲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