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创业日记5)只做过一部分从生意
开餐饮店,有的老板会很累,尤其是刚加入餐饮创业的创业者。
就像当初老路刚开店那会,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想着多赚点钱,多赚点钱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原本一家很简单的店,被我搞成了四不象,吃鸡公煲,有;吃炒菜也能做,吃龙虾咱也会,不会就去学,烤鱼,石锅鱼样样精通,甚至有段时间,连水饺都做过。我们店顾客组成也很复杂,上到七八十的老弱病残,下到三四岁刚刚断奶的孩子。
每天店里面很忙,那怕来两个顾客也很忙,因为他要的东西多,鸡公煲点一个,炒菜来两盘,凉菜要一个,最后再来点水饺,我做完鸡公煲,就去炒菜,炒完菜,再去煮饺子。最后真的是感觉到心累了,就去网上找答案,他们说累就对了,这就是创业。
我感觉这不是我要的答案,再搜,看到海底捞的故事,里面说了一句话,顾客是一桌一桌抓来的,我开始怀疑我的想法,到底是不是我想多了,创业本该就是很累的,本该就应该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顾客是上帝呀,上帝的需求怎么能不满足呢?
我坚持这样做了两年,后来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有的顾客来店要等40分钟才能给他上齐菜品,顾客都吃饱了,菜还没上全。我也想快点做,到了饭点的时候,顾客来店比较集中,一下进来四五桌顾客是常有的事情,有吃鸡公煲的,有吃炒菜的,还有只吃水饺的,吃鸡公煲的顾客较多,我只能先做鸡公煲,做完所有鸡公煲的顾客,再做炒菜。可点炒菜的顾客是先来的,菜却晚上,他肯定不干,就开始催 ,顾客着急,我也着急,心里面就开始烦燥,结果炒出来的菜不是这放多了,就是那放多了。
我也曾试图雇过厨师,厨师的工资是比较高的,差点的三四千,好点的要七八千一个月,我找了个中间的5000一个月,做了几个月后,发现吃炒菜的顾客偏少,因为我的主打菜就是重庆鸡公煲。炒菜赚到的钱刚刚够厨师工资,有的时候还要从鸡公煲里面赚到的钱去贴补厨师工资。
辞掉厨师自己炒,于是店里面就越来越乱了。
2015年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叫《雕爷牛腩,你也学得会》里面很多观点,我非常认同。比如“守一哲学”,“封测理论”“O2O营销”等。
看这本书让我懂得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是你的菜。
以前的故事不说了,说一下开现在这家店的事情。
开这家店,思路比较清晰,尤其是看了《顶级思维》后,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就是放弃那些难以成交的顾客,因为很累。开店本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为什么要搞到自己那么累呢?
所以,我在重新开店的第一天,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筛选顾客。
我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快餐。快餐的顾客群体就是大众化。我把两类顾客筛选掉,第一就是想贪便宜的顾客,就是那种搞活动就来吃,不搞活动就不来的那部份人。第二类人就是高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生活品质比较高,对于细节的事情更敏感,比如一份鸡公煲里面的肉是关节多一些,还是鸡肉多一些。
这一点,在雕爷牛腩一书中也提到过,就是让爱的人爱死,让恨的人恨死。雕爷牛腩的店里是不招待12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这样会给别的顾客带来不好的体验感。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太二酸菜鱼,超过四人不接待。
有兴趣的自己可以去市调下。
做餐饮店,只做一部分人的生意,这样会让你很轻松,因为你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你店的定位是同频的,有时候感觉开店就和玩游戏一样,有人喜欢玩传奇,有人喜欢玩三国,年轻人喜欢玩王者,你非要让喜欢玩王者的人去玩传奇,他就会感觉到很难受。
同理,有人喜欢吃鸡公煲,有人不喜欢吃,你非要让不喜欢吃鸡公煲的人去吃,他难受,你也难受。一道菜品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顾客,一旦你想满足所有的顾客,你就会让你的店成为永远做不大的杂货铺。
现在,我的这家店,我做起来非常轻松,只招待喜欢吃鸡公煲,又不太挑剔的顾客,我再也听不到有人叫“服务员,倒壶水,服务员,来套餐具的声音”偶然间听到一次,我也会回一句“自己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