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抖音,娱乐至死,年轻人的慢性毒药
1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票的答案是这样的,
“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抖音这种看不到时间,15S的不断变化的短视频勾引着别人的好奇心,让人们完全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
很多人刷了一个视频,发现很好玩、有趣,得到了大脑的冲击,就不断想寻找更多的冲击,总想找到更猎奇的内容。
哪怕中间有一些不是那么有意思的内容,但只要马上又有很冲击的视频出现,这种不好的评价马上就得到了抵消,强化了继续往下刷的行为。
吃完中饭的你,想看个抖音消遣一下,你想着就看一分钟然后立马午休,可这一刷就到了下午上班时间...... 一下午就得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的熬着。
抖音的时长设计是15秒,从工程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刚好是人的专注力最能集中的时长。15秒的时间,刚好能够让人形成片刻的印记,产生强烈的愿望,想要再看一遍,或者看下一条。
而短短的15秒,正好为你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注目别人的生活,消磨你的时间。
2
抖音的本质,就是以算法为内核的娱乐App。
你感兴趣的短视频,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每次短短15秒,你若不停地刷,每一个都是你感兴趣的,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几个小时是常事。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家生活工作上难免压力大,于是抖音成了我们打发时间和排解轻松的方式之一。
很多人觉得说,我这样看一天,什么也没损失啊,也没花钱,还找了乐子。
人们在忙不迭的生活找点乐子本没什么,抖音这个App本身也没什么好去批判的。
然而那些本以为充满乐趣的东西,却在一步步代替了你的三观,一步步占据了你的时间。
3
娱乐“陷阱”,让人丧失感知力
在娱乐时代,无论是手机、电视,还是网络平台。
都以传播快乐为理由,让所有内容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过一种忧虑:
“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想想我们每天刷朋友圈、微博、短视频花了多长时间?
是否早已习惯性地追最新的综艺节目、网络剧集。
有没有发现,只要屏幕上一直有新的、精彩的内容可看,不需要用动一点思考,就能得到情感上的极大满足。
前谷歌设计伦理师特里斯坦·哈里斯,揭示了其中的真相。
现在的app里,设计者故意设置了一些“陷阱”,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你的注意力。
比如刷屏功能。
只要一直刷,就一直有,永远没有刷到底的时候。
而推送的随机性,会给我们带来奖赏刺激,偶尔看到有趣的内容,就会想再刷下一次。
来源 | 腾讯网
当我们陷入娱乐“陷阱”,阈值被不断提高,人会变得麻木,丧失一定的感知力。
如果等量的刺激变得无效,要想得到同样的快感,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刺激。
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刷更多的内容,才能保持快乐的持续获得。
长此以往,人们将一步一步沦为娱乐的附庸。
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总觉得丧,觉得玩什么都无聊,没意思。
因为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感知的能力。
4
“碎片化学习”的背后,是深度娱乐
有人认为,自己是娱乐时代的学习者。
通过新媒体、网络、知识付费进行碎片化学习,也能过上进取又充实的生活。
朋友小丁,曾经也是一位“学习达人”,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早上在地铁,看一篇干货文章;
中午吃饭时,听一节付费课程;
晚上临睡前,再看两段名著解读。
可一年时间过去了,他的生活不仅没有发生任何改善。
还因工作能力问题,被老板辞退了。
小丁告诉我,其实每天早上看到的文章内容,中午就会忘掉。
前一天让他激动不已、豁然开朗的课程,到了第二天,都会在脑中消失殆尽。
根本学不到什么实质的东西。
在我看来,所谓碎片化学习,都是伪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深度娱乐。
只是让你的大脑产生爽感而已。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
碎片化学习,只是单方面输出,被动接受。
而且知识的源头,往往脏乱不堪。
如今的自媒体文章,博眼球、断章取义、偷换概念。
我们无法追本溯源、寻求真相,平时看到的只有明星八卦、猎奇新闻,以及挑动情绪的观点文。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道:
“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看到的事情。”
但学习是一种辩证思考,而不是情绪共鸣。
这就是碎片化的陷阱,降低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
还让我们沾沾自喜,以为学到了很多。
曾经看过一个广告语:
“每天半小时,搞懂一本书。”
这可是几百上千页的书籍,汇聚了作者数年,甚至一辈子的知识结晶。
现在短短30分钟,就能读懂了?
问题是,很多人信了,浅薄之路也从此开始了。
人们总说现在资讯爆炸,但在我看来,是一种信息闭塞。
无论是各种新闻、干货文章,还是付费课程。
他们不需要逻辑,不需要求真。
只是一场包装着知识外衣的华丽表演。
而表演需要的是掌声,而不是思考和反思。
5
娱乐至死的年代,抖音无疑像是一剂全民慢性毒药,每分钟的舒适体验,其实都是在透支着我们自己的未来。
如果你一旦沉迷,一定要问问自己:我沉迷抖音的“点”在哪里?
是精神的空虚、是罪中的欲望、是猎奇心理、是心理“退行”......?
现如今,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房子车子,婚恋生活,无数个加班到崩溃的夜晚,娱乐对所有人而言不是选择,而是必需。
而其实,真正能让你成长的,绝对不是那些让你快乐轻松的东西,而都是那些并不顺从私欲的东西。
比如每天苦读到凌晨的高考,比如连续加班一年换来的升职,比如坚持每天跑3000米换来的瘦十斤。
你是选择停留在舒适区,等着这些娱乐APP毁掉你的自律,还是选择短时的忍耐换来长期的成长?
或者说,你是选择成为那一批因为缺乏节制而被淘汰的人,还是及时惊醒,不要让娱乐至死毁掉你的人生?
6
娱乐至死,我们如何向阳而生
尼尔·波兹曼说过: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它有属于自己的引导偏向。”
像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各种网络平台,被发明出来的用意就是娱乐。
不要妄图从里面学到真正的知识,这会让我们陷入虚无。
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需要向阳而生。
更多回归文字的世界,感受可释义的、有逻辑命题的内容。
文字阅读,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将文化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
《娱乐至死》里面说道:
“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
阅读经典,能跨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对话,能获得广阔的视野。
正如茨威格所说:
“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总有人疑惑:“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血肉。
阅读不是及时行乐,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修行。
在阅读世界里,我们拓展了灵魂的广度和宽度。
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一颗处变不惊温柔安定的内心。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就点个“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