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妇幼力量」他们身披“彩虹”,化身为“阳光雨露”
「疫情防控 妇幼力量」他们身披“彩虹”,化身为“阳光雨露”“Would you please show me your QR code? Thanks!”……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抗击疫情的庞大团队中,我们经常看见一群身穿“红马甲”的翻译志愿者穿梭在外籍人士接种者中,忙碌的步伐、耐心的解释、亲切的笑容为患者服务,虽然默默无闻,但却赢得了群众的赞赏,他们就是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彩虹志愿者团队。
他们身披“彩虹” 化身为“阳光雨露”
2021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正式成立了“彩虹志愿者”服务团队,“彩虹”的寓意是来自各个领域的志愿者共同抱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化身阳光雨露,给社会带去希望和温暖。
我院医务社工陈国荣是“彩虹志愿者服务团队”的负责人,两个多月以来,他与来自顺德区外事侨务办、顺德区团委及我院团总支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连续多日为外籍人士提供预约登记、填表指引,协助医务人员了解受种人的身体情况、解释接种流程及优惠政策和接种疑问、筛查接种条件等服务。在翻译志愿者的协助下,共为外籍人员接种1111剂次,共852人,港澳台同胞3887剂次,2976人。接收外籍人员来电、网络咨询42例,解决预约流程、接种后反馈、特别情况协调等问题。
陈国荣(右一)指导外籍人士填写资料
彩虹志愿者们在指引外籍人士接种
除了疫苗接种服务外,彩虹志愿者们的另一个主要服务内容是在医院大堂从事导医导诊志愿工作。他们认真耐心地咨询患者需要的服务,指引来诊患者操作挂号机、检验结果查询机等智能机器,认真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方便了患者的就诊流程,缓解其候诊的压力。在儿童医院大堂,在家长挂号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出现焦虑、哭闹等情况,志愿者会上前协助家长安抚孩子,协助家属尽快完成挂号流程,指引其安坐候诊,减轻家长的照顾压力。在户外核酸检测处,志愿者引导前来检测的人员进行系统登记、排队检测、维持现场秩序等工作,对有疑难问题及因侯队过长时间的人员进行耐心的解答和引导。志愿者还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便民服务,协助完成检测申报流程,让其安坐阴凉位置等候检测。
志愿者给就诊患者送气球缓解焦虑情绪
翻译够专业 手机成专线
作为顺德区指定的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种点,4月22日,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第二门诊部迎来了首批25名外籍人士接种新冠疫苗。
当天下午,彩虹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人陈国荣有一个非常重要且意义非凡的工作,他将作为翻译志愿者前往第二门诊部新冠疫苗接种点提供翻译服务。
还没到八点,刚刚赶到的陈国荣立即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他用地道的英语跟外国朋友打了招呼,接过表单,迅速准确地把一段汉字翻译成英语口语,得到帮助的外籍人士笑着竖起大拇指夸赞陈国荣的翻译够专业。
陈国荣(左二)在指导外籍人士填写资料
陈国荣大学期间的专业是商务英语,专业学习加上工作后还一直保持外语学习,让陈国荣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正是由于陈国荣出色的外语水平与沟通能力,医院在第一批外籍人士接种疫苗前几天找到他,希望他能参加外籍人士疫苗接种志愿服务,热心的陈国荣二话没说,马上接下了这份翻译志愿者的工作。
考虑到医学的严谨性,细心认真的陈国荣在开始服务的前两天就开始收集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的相关资料,并将关键词提前翻译成英语。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咨询疫苗的相关事项,陈国荣的手机号码成为了外籍人士接种新冠疫苗专线被印在接种指引书上,接收接种者的咨询和反馈。
“最晚一次是晚上十点半,一位外籍友人打电话来询问是否可以接种一针剂的新冠疫苗,我马上帮他向各方联系,尽量帮他们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陈国荣说。在工作的空闲时间,陈国荣还会和排队等待的外籍人士聊聊天,开开玩笑,与他们分享接种疫苗的心得感受,帮助部分外籍人士缓解紧张的情绪。
每到新冠疫苗接种的尾声,陈国荣特意来到了留观区,在这里用英语问候已经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外籍人士,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其他的需求。在接近两个月的志愿工作当中,陈国荣在接种点的各个区域之间穿梭、奔波,陈国荣的专业得到医护人员和外籍人士的称赞和认可。
陈国荣在留观区详细说明接种后注意事项
有一次,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外籍接种者特意跑到陈国荣面前竖着大拇指说:“想不到这里的志愿者服务水平和英语口语水平这么高,我也想成为一名翻译志愿者。”前不久,这位马来西亚友人正式成为了二门诊的一名翻译志愿者,参加疫苗接种支援服务活动。
马来西亚友人(左一)在二门诊参加疫苗接种支援服务
疫情当下,彩虹志愿者们与医务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勇敢逆行。他们身穿“彩虹”,化身为“阳光雨露”,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温暖和耐心陪伴着患者渡过一次次的紧张和焦虑,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奉献、坚守岗位,同样是这场战疫的“逆行者”。
来源:医务社工;编辑:欣英;编审:卢敏;审核:汪周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