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聚焦老年人“数字鸿沟”,齐心解决“扫码难”
我国老年人群体及上网规模日益庞大。据民政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或将突破3亿;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近11.2%。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仍有许多老年人在使用‘健康码’等基础智能应用时遇到了困难,我国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亟待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认为,互联网及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渗透率日益提高,并呈现全场景应用及快速迭代特征,将加剧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今年全国两会上,雷军与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等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这一问题,并纷纷支招破题。
01
推动智能技术进社区
李彦宏提出,目前90%的老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而真正能系统性开展养老服务的社区仅占一小部分,多数基层社区人力短缺、设施不全,服务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需要。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智能设备进社区,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
杨元庆也建议,国家和行业组织要适当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切实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技术基础。”身处人工智能产业前沿的刘庆峰认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科技适老”,当前已具备一定条件。
雷军则提出,应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相关部门及组织应以产业引导为抓手,牵引智能技术适老化的应用推广。
“例如,加强老年人智能家居数据与智慧社区数据的联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响应主动需求,及时准确识别被动需求(例如摔倒、火灾、煤气泄漏等),提升社区老年人帮扶服务的统筹与管理能力。”雷军建议。
02
建立适老化标准体系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对智能技术和智能应用适老化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进一步缓解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
雷军认为,在此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应用推广。
“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技术适老化的中长期目标规划,明确重点建设方向和发展阶段,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推动各级公共数字平台及服务体系率先完成适老化改造。”雷军指出,应优先解决老人网上预约、交通出行、智能扫码等涉老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生活应用场景的适老化开发全面落地。基于此,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李彦宏则从微观层面给出建议,提出应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
尽管《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来得及时,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同类产品适老程度参差不齐,软硬件产品适老化改造不同步、不匹配,严重影响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使用体验。
对此,雷军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智能技术适老标准的总体要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群策群力,共同建立专项标准体系。
刘庆峰提出,老年人群体普遍会拨打电话,建议以政务服务热线为门户入口,将各种操作复杂的App应用变为拨打电话,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应急等相关的App后台应用打通。老年人拨打政务服务热线电话,机器便可以自动识别其需求并调用相应服务。在此基础上,对少量无法通过机器调用的服务,设置人工坐席作为兜底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对适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学习和自我迭代,未来有望完全自主地实现相关服务。”刘庆峰认为,这是当前整体投入可控、操作可行的适老服务举措。
03
做好信息安全保障
针对目前许多老年人难以迅速适应互联网应用的情况,代表委员们建议,一方面,相关服务提供方要统筹考虑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的线上线下整合,便利老年人使用,做好兜底保障;另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针对当前阶段的兜底保障,杨元庆建议,诸如医院、车站、社区等城市公共服务部门,不应“一刀切”地关闭人工窗口,而是要提供“线上+线下”的双向选择,适当保留部分实体咨询、现场指引、人工服务等传统服务手段,维护老年人权益。
对于如何推动技术适老,雷军建议,在技术适老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全社会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和公益团体有针对性地开发学习教程,同时鼓励社区、村(居)委会、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等为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提供培训和辅导。
此外,针对许多老年人辨别能力差、安全上网和防骗意识薄弱,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等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议,要特别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度和个人隐私保护,做好老年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