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06:17:53
查看 2060 回复 0

中国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现状、问题与趋势

[复制链接]

5575

主题

134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763
发表于 2023-4-18 09:42:2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城镇居民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不足及非均等化现象也显而易见。各种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水平明显偏低。此外,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结构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影响,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以及各个省份之间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差异化明显。因此,政府应通过构建休闲服务供给法律机制、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以及合理引入市场机制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水平及均等化程度。

一、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迅速推进、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以及闲暇时间和休闲观念的提升,休闲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之,城镇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出现全面快速增长。城镇公共休闲服务是指主要由城镇政府提供,以满足市民与游客休闲需求为目的的一种公共服务。具体而言,就是由城镇政府主导或组织的为满足公众休闲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营造公共休闲环境、构建公共休闲空间、完善公共休闲设施、开展各类休闲教育及提供直面公众的休闲服务等。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是指城镇基本公共休闲资源和服务要为全体公民共同拥有,每位公民都能均等地享受由城镇政府提供的无地域、民族、性别、阶层差异的,数量相当、质量相近、可及性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休闲服务。

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相关经济倾斜政策的影响,造成了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由此,也带来在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突出的不均等现象,并逐渐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及焦点。基本公共休闲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城镇低收入阶层、弱势群体的休闲权利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受到制约,进而带来相关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现状、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找到逐步提升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合理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的基本承受能力而定。因此,也就决定了城镇提供的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均,而合理的均等化则是将各种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基本公共休闲服务水平较低的城镇要保障最低程度的服务能力,从而在全社会保障公民的基本休闲权利。

二、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现状

(一)城镇居民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迅猛推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为690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3%。2017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至81347万人,城镇化率高达58.52%(见表1)。2011-2017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快速增长。



与快速城镇化相伴随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13年以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54%(见表2)。此外,2013-2017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在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并在人均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休闲已经成为国民主体消费之一,也成为中国内需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此外,按照世界惯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进入一个旅游休闲时代。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836美元,中国在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的特点:休闲生活逐渐实现常态化,城镇居民对休闲服务产品的消费需求迅速攀升,同时城市的公共服务也逐渐凸显休闲功能。

因此,伴随着城镇人口规模迅速扩张、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迅速攀升以及休闲时代的到来,如何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提高公共休闲服务的质量、人均拥有量成为国家和城镇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客观问题。

(二)城镇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增势稍缓

财政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公共休闲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至2016年,国家财政中3163.08亿元用于支持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的发展,仅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1.7%左右,且增长趋势并不明显。

根据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不同职责,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权,按照政府的责权划分确定财政支出,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其供给情况与国家财政支出的供给现状基本保持一致。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央及地方财政对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资金投入数额逐年增长,但是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相对较小且无明显增势。与中央相比,地方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的财政支出力度略高一些。总体看来,中国各级政府对公共休闲服务的投入整体增势不明显,与城镇居民快速增长的公共休闲需求不匹配。



(三)城镇公共休闲服务非均等化现象突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对公共休闲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在休闲、卫生、教育等各领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但不可否认,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较大短板,与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存在距离。尤其在城镇公共休闲服务供给领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不协调;二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与社会和谐发展不协调。

以城市公园的建设为例,据统计,2016年中国各省份城市公园数量排行榜中,广东(3512)、浙江(1171)、江苏(942)、山东(828)、云南(683)等省份的城市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五,其城市公园的总数高达7136个;而城市公园数量排在后五位的省份依次是天津(102)、西藏(81)、宁夏(77)、海南(55)以及青海(41),总数仅为356个,不足排名前五位总数的5%。此外,广东省城市公园的数量高达3512个,公园面积达到65318公顷,占全国公园面积的比重超过17%,但广东省常住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8%;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9591公顷,占全国公园绿地面积的比重约为14%。由此可见,公共休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明显。

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休闲服务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同时,残疾人群中因残疾类别、残疾程度的差异,导致所享受的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也存在差别。《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一条指出:“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但据统计,2013年城镇残疾人社区文化、体育休闲活动的参与率不足11%。此外,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的差距以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也值得关注。

三、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

现状与问题


为充分了解中国城镇在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休闲服务水平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各区域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考察。在计算出各项指标值后,采用协方差方法计算基尼系数,从而判断出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的整体水平以及四大经济区域(东北、东、中、西部)的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现状。相关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基于城镇统计的《中国统计年鉴2017》。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如表4所示。



(一)全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水平分析

2016年,中国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基尼系数约为0.196,处于绝对均等水平(见表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居民呼唤更为公平的公共休闲服务。因此,中国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政策文件的发布,也为公共休闲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均等化程度较高只是说明地区间存在的差距较小,并不意味着中国地区公共休闲服务综合水平普遍较高。事实上,中国整体公共休闲服务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各项指标值的均等化程度来看,城镇公共休闲供给实力以及城镇公共基础服务功能的基尼系数均为0.294,处于比较均等水平。公共休闲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188,处于绝对均等水平。一般而言,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公共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公共休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较高,说明各地区政府都对公共休闲领域建设有一定的重视,并保证有相应的建设资金的投入。

(二)四大经济区域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分析

图1反映的是2016年中国东北、东、中、西部等四大经济区域各项指标的均值及基尼系数。从均值来看,整体上中国东部地区的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其他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休闲服务水平相对较高。中国四大经济区域间的公共休闲服务不均等现象较为明显。

就中国东北、中、西部地区而言,三个地区的综合评价以及供给实力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公共休闲服务的资源配置水平均略高于其他两个地区。而在公共基础服务方面,东北部地区的均值最高,西部地区的基础服务功能最弱。



各经济区域的基尼系数反映的是该地区内部的均等化水平。从图1的折线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整体上基尼系数值较大。因此,中国东部地区虽然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水平较高,但内部均等化水平较低。东北部及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较小,内部均等化水平较高。

(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分析

1.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实力均等化水平

根据上述指标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代入指标初始值后,可以得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实力评价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实力指数的得分范围为0.14﹤供给实力指数﹤0.69,均值为0.24,并依据各地区得分情况,对地区进行排序。具体指数分布情况见表6。



总体来看,全国共有8个地区的供给水平指数超过全国均值(0.24),约占所有地区的25%,而另外将近75%的地区公共休闲供给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部分地区的休闲服务供给实力位于0.2以下,说明整体来看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的供给水平不高。

供给水平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上海(0.69)、北京(0.64)、天津(0.49)、江苏(0.35)、浙江(0.34),均值为0.502;排名居于后五位的地区分别是:云南(0.15)、河南(0.15)、广西(0.15)、黑龙江(0.14)、甘肃(0.14),均值为0.146。从空间分布上看,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实力得分较高的省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共休闲供给实力。然而,这种影响却并不总是完全正相关的,如内蒙古、海南等地区。

2.公共休闲基础服务功能均等化水平

根据上述指标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代入指标初始值后,可以得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休闲基础服务功能评价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公共休闲基础服务功能指数的得分范围为0.15﹤基础服务功能﹤1.92,均值为0.71,并依据各地区得分情况,对地区进行排序。具体指数分布情况见表7。



总体来看,全国共有10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超过全国均值(0.71),约占所有地区的1/3,而另外超过2/3的地区基础设施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广东(1.92)、江苏(1.75)、山东(1.60)、浙江(1.47)、四川(0.91),均值为1.53;排名居于后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宁夏(0.40)、贵州(0.35)、青海(0.31)、海南(0.28)、西藏(0.15),均值为0.298。

从空间分布来看,在公共休闲的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化现象更为显著。东、中部地区城市建设起步相对较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而言较为完善。其中广东、山东等部分东部沿海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尤为突出。

3.公共休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

根据上述指标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代入指标初始值后,可以得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休闲资源配置评价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公共休闲资源配置指数的得分范围为1.36﹤休闲资源配置﹤5.64,均值为2.27,并依据各地区得分情况,对地区进行排序。具体指数分布情况见表8。



总体来看,全国共有10个地区的公共休闲资源配置水平超过全国均值(2.27),约占所有地区的1/3,而另外超过2/3的地区公共休闲资源配置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范围内看,中国公共休闲资源整体配置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休闲资源配置指数位于1-2区间内。资源配置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广东(5.64)、浙江(4.13)、江苏(3.52)、山东(3.21)、上海(3.10),均值为3.92;排名居于后五位的地区分别是:贵州(1.54)、青海(1.53)、海南(1.46)、宁夏(1.45)、吉林(1.36),均值为1.468。

从空间分布看,东南沿海地区的休闲资源配置水平较高,占绝对优势。此外,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到人口、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休闲资源配置水平高于部分中东部地区。

4.公共休闲服务综合评价均等化水平

根据上述指标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代入指标初始值后,可以得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休闲服务综合评价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公共休闲服务综合指数的得分范围为7.87﹤公共休闲服务﹤1.97,均值为3.23,并依据各地区得分情况,对地区进行排序。具体指数分布情况见表9。



总体来看,全国共有7个地区的公共休闲综合评价指数超过全国均值(3.23),约占所有地区的23%,而另外约77%的地区综合评价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广东(7.87)、浙江(5.94)、江苏(5.62)、山东(5.04)、上海(4.50),均值为5.794;排名居于后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吉林(2.13)、贵州(2.07)、宁夏(2.06)、青海(2.01)、海南(1.97),均值为2.048。排名前五位与后五位的均值差为4.562。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得分第一的广东和得分最后一位的海南指数相差达到5.9。

全国除海南省以外,其他地区的公共休闲服务综合指数均位于2以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的公共休闲服务水平较高,但大多数地区的综合指数集中分布于区间2-4内,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整体公共休闲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上述分析,关于2016年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问题,主要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第一,从整体来看,中国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综合评价的基尼系数接近0.2,处于绝对均等水平。但是从地区公共休闲服务综合评价、供给实力、基础服务功能、资源配置等各项指标值看出,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在各个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第二,通过对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对比发现,在公共休闲服务的综合评价、供给实力、基础设施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差异化程度明显,东部地区各项指标均值远高于其他地区。

第三,通过分别对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各项指标基尼系数的观察,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值普遍较大,内部的均等化水平最低;中国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各项指标的内部均等化水平较高。

四、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

出现非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可见,中国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的均等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公共休闲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本文认为,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出现非均等化现象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越有能力提供公共休闲服务产品,从而提高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水平。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建设相对较为成熟,在公共休闲基础设施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也较为明显。因此,中国东部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项指标值远高于其他地区。但是,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也是影响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仍以东部地区为例,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在区域内部公共休闲服务的各方面均等化程度较低。

第二,地区间人口规模和结构不同。各地区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影响。因为当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增加1%时,基本公共服务的增长会小于1%,容易造成拥挤性消费,使得公共服务质量降低。此外,《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报告》的研究发现,不同人口类型也会引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同变动。因此,在对各省(市、区)休闲资源配置的评价中,西藏、云南等地区的指数略高于部分中东部地区。

第三,政府间财政关系不协调。中央及各地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与保障。中国现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框架基本上是在1994年分税制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基础教育、医疗、基本生活保障、文化等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都作为地方社会事业发展而划归为地方政府的职责。但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使部分省市存在财政收支缺口,地方政府无法靠自身财力满足地方公共休闲服务的支出需要,自然难以保障公共休闲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此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作用是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调节财政能力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地区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

针对以上影响中国公共休闲服务出现非均等化的因素,有必要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对,以促进中国均等化水平的提高。

首先,构建休闲服务供给法律机制,宪法确立公民休闲权的合法性。能否真正解决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不足及均等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供给意愿,即政府能否真正认识到休闲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所有人都拥有休闲的权利”,“休闲权”成为人权中的一项基本生活权利。但是目前休闲权利还只是道德和理论上的应有权利,并未纳入到中国法律体系中,这也是中国公共休闲服务不足以及非均等化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宪法确立每个公民平等享有休闲权利的合法性,进而围绕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形成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制化途径对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水平形成规范,并注重完善制度运行中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订立责权明确的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休闲供给的均等化问题。

其次,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权及事权,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西方主要国家均等化的实践表明,科学地分配财权与事权,并通过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制度加以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够较为顺利地得以实施。同时,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这不仅仅是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首先,增加均等化转移支付,强化转移支付的横向均衡功能。其次,简化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内部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第三,归并和简化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充分发挥专项转移支付在引导地方政府提供最低标准公共服务上的功能。第四,增加中央对文化、体育、艺术等休闲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选择科学、规范的分配方法,保证转移支付制度客观、公正。

最后,坚持政府主导,合理引入市场机制。公共休闲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在消费需求上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且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发展存在着正的外部性,事关国民福利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政府应该是主要的供给主体。但是,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在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中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有助于拓宽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的渠道、增加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的能力,提高供给效率。所以在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上,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政府负责的原则,同时提倡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从而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或提供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以提高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的供给效率,提高公共休闲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五、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服务

均等化发展趋势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标准体系全面建立、保障机制巩固健全以及制度规范基本成型。具体针对基本公共文化体育领域,《规划》中还提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送地方戏、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少数民族文化服务、参观文化遗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全民健身服务等共10项服务项目,促进其标准化、均等化。

因此,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共休闲服务作为重要领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导向更加明显。随着《规划》的出台,辽宁、安徽、广东、湖北等省份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此外,针对文化、体育、社区等不同公共休闲领域,近年来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全民建设计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极大推动了公共休闲服务相关领域的发展。综上看来,国家对促进文化、体育等公共休闲服务领域的发展政策导向性明显。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增加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促进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二,休闲时间的增多将成为均等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有钱、有闲是城镇居民公共休闲活动开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2013年12月11日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第三次修订,中国目前全年休假时间共计115天,占全年的1/3。此外,对于大、中、小学生及教师,加上寒暑假全年休息时间约为160天;国家公务员、科研与事业单位以及外企人员享有“带薪休假”;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全年休闲时间也会有所增长;退休人员大多数“赋闲在家”;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也将催生更多的“自由职业者”,休闲休假的时间更加弹性化;部分社会人员处于失业、待业以及不稳定的工作状态,“择业空置期”也可以部分转化为休闲时间。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休闲观念的崛起,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为居民休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第三,私家车的日益普及为城镇居民带来更多休闲机会。在2016年中国消费市场运行中,汽车消费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升级换代需求增加的共同推动,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年汽车销售超过2800万辆,同比增长13.65%,增速较上年加快9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市场最大亮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私人汽车数量在中国家庭中仍会保持增长态势,并对居民的休闲生活产生显著影响。据调查,在私人汽车的市外使用用途中,37.6%的行驶里程是为了旅游观光;在市内使用用途中,40%以上是用于休闲活动的,由此汽车在城市有车家庭中的休闲地位就十分突出了。私人汽车改变了国民休闲交通方式,从距离上扩大了国民休闲活动范围,提高了城镇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及活动的参与度,为城镇居民享受更多更平等的休闲机会带来契机。

第四,公共休闲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2009年,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对《休闲标准体系》进行深入研讨;2010年六项国家休闲标准获批立项;此外,自2011年开始,由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起草了一系列城市公共休闲服务领域的国家标准,截至2014年,由全国休闲标准化委员会组织起草并由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实施的城市公共休闲服务领域相关标准已达11项。这些标准是中国在公共休闲领域的新探索,对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均等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公共休闲标准化体系在推动落实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及完善,从而更好地支持公共休闲服务的建设与发展。



主编:宋瑞

本文作者:程遂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月,河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