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20 回复 0

我国休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复制链接]

5505

主题

128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493
发表于 2023-4-21 09:07:32|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原创作者:黄志锋 泉州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严艳璐 华东政法大学

本号编辑:严艳璐 华东政法大学

公益平台:文化上市公司

W X ID :CulturalCompanies

作者简介

黄志锋:管理学博士,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区域经济等。先后在《经济地理》、《华东经济管理》、《商业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江南大学学报》、《延边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市厅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编教材3部。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逐渐成为一种消费现象,休闲产业发展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综述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研究,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休闲产业发展的若干策略及建议。

1 休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1 国外休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关于休闲的概念,国外学者早在1950、1960年代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美国学者里斯曼(Davis Riesman)明确提出“大众消费”和“大众文化”的新观点,首次将休闲问题研究纳入社会学范畴[1]。葛拉齐亚(Sebastiende Grazia)在其论著《关于时间、工作和休闲》中指出,休闲是一种难得的使人崇高与成功的理想存在状态[2]。皮普尔(JosefPieper)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充分阐述了休闲作为文化基础的价值和意义[3]。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正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正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后工业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等[4]。杰弗瑞·戈比(JefferyGodbey)在美洲休闲学会年会上提出“休闲:经济的新中心”的观点。他认为,传统产业的发展与就业空间越来越小,而休闲产业正在迅猛发展;21世纪,发展的质量标准将在于人的生存质量和全面发展,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开发,在许多情况下,休闲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最终检验标准。总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西方学者初步界定了休闲产业的涵盖范围,初步形成休闲产业研究的理论体系,并认识到休闲产业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拉动作用。但是,对休闲产业的规划说法不一,对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也众说纷纭。另外,国外学者的研究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多研究结果不适合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1.2 国内休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休闲的全面关注始于1990年代,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休闲及其产业开发的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研究涉及面较窄。除个别以休闲教育作为切入点之外,大多数学者是从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研究休闲及其产业问题。哲学角度的研究。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一般意义上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消除体力上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她指出,人类休闲不仅仅是用闲暇时间去寻求快乐,同时也是去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5]。孙承志则是以休闲活动的历史演进作为发展的主线,在明确休闲概念的基础上,从休闲与劳动的客观规定性出发,阐述了休闲的存在缘由和价值体现[6]。季斌试图从物品与休闲的哲学关系来阐明休闲对于人的意义[7]。陈喜乐、盛华根则通过对休闲和人的素质之间的关系考察,从休闲观念、休闲内容以及加强休闲产业化管理等方面去试图重新构筑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使闲暇或休闲时间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进而推动休闲产业的开发[8]。社会学角度的研究。王雅林指出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将把人类带入“休闲文明时代”,将导致社会闲暇时间结构的转型[9]。孙金华、张国富、王雅林等指出,休闲是伴随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强调休闲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10-11]。

经济学角度的研究。郑胜华、宋瑞、楼嘉军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当前发展休闲产业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休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4]。刘群红、许峰、刘海鸿、徐锋和冉斌等分别研究了我国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15-19]。尽管这些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普遍认为未来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强调了政府在休闲产业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1.3 简要评论

国内外有关学者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休闲、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开拓了视野,对我国休闲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上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的论述,笔者认为,休闲应该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人“成为人”的一种状态,一个在完成个人和社会发展任务后的存在空间;从社会物质财富上看,它表现为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各种产品、产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这种产品既包括休闲物质产品,又包括休闲精神产品;从社会管理体制上看,还表现为政府的政策、服务意识和管理手段。因此,对休闲和休闲产业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应该从多角度加以思考。但是,休闲及其产业发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目前,哲学、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居多,经济学、管理学视角的研究不足。二是研究层次有待于提高,特别是休闲产业发展的研究深度有待深化[20]。在此,为了深化对休闲产业的统一认识,有必要对休闲产业进行统一的界定。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休闲产业应该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消费需求(包括物质上的与精神上的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包括以旅游业、文化业、体育产业、娱乐业为龙头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领域,它是一种特定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且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在探讨休闲产业的发展问题,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才具备现实意义。

图一


2 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已具备休闲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与闲暇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在消费领域完成了从满足生理欲望、物质欲望向精神欲望的转变。1980 年代是国内居民满足生理欲望的时期。其特征是人们对衣食及最简单的基本生活资料的追求获得满足,渐渐取消了一些供应票证,从短缺经济的阴影中走出,商品的数量、花色、品种增多。1993—2005 年是国内居民满足物质欲望的时期。其特征是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其中最主要的是与住宅相关的物质资料及环境设施的需求。2006 年以来,国内居民逐步进入满足精神欲望的时期,出现了所谓的“第三次消费革命”。其特征是人们注重追求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发掘衣食住行的文化性及其内涵,文化消费成为时尚,人们既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精神产品,又需要闲暇时间来消费、体验这些产品。

当前经济条件下,我国休闲的层次与质量已经成为衡量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尺度。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地处海峡西岸,经济活力强,2009 年福建省 GDP达到 10 823.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0%。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福建省 2009 年仅旅游总收入一项就达到 1 014.55 亿元,同比增长 1.1%。如果考虑休闲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领域的产值,福建省休闲产业的产值占当年 GDP40%以上。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 2009 年就已达到 38.9。居民收入水平在实现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中用于休闲领域的支出比例快速提高,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30.2%,金银珠宝类增长 25.1%,汽车类增长2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16.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13.1%,这些都为福建省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也说明福建省的休闲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然而,从休闲产业发展布局看,福建省休闲产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产业开发的层次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相比海峡东岸的台湾,福建省居民还未完全摆脱“先生产,后生活(消费)”的传统观念,休闲产业的发展亦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未能对休闲产业的发展进行综合规划,居民的休闲教育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2 休闲产业发展受传统消费观念制约

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休闲的研究早已展开,不少学者撰文探讨了“劳”与“闲”的关系,认识到了“休闲”的价值,并进行了较为普遍的休闲教育,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休闲”一词充满偏见。首先,一说到“闲”,就自然而然地联系到“无事生非”等。这种陈旧的观念和对休闲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制约了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传统消费观念崇尚节俭,更强调“先生产后消费”或“重生产轻消费”,这些消费观念直接制约了休闲产业的发展。最后,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引导,不少国民对休闲观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仍不成熟,对于休闲的理解依旧肤浅,存在着盲目的从众心理,闲暇活动单调、活动种类不丰富、趣味低下等。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的桎梏。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是使人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消费为人的多种需求提供保障,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①。因此,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用科学、合理的消费观进行指导,那么,我国的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2.3 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

休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整体上制约了我国休闲及其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休闲的整体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目前我国国内的主要休闲供给主要体现在吃、游、玩等方面,供给层次相对低下或低俗,精神需求层次相对较高的文化产品的供给、教育休闲的供给等相对缺乏。这种休闲供给的不平衡直接导致普通居民休闲消费的畸形。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休闲消费应该是侧重于人的休闲情趣、休闲行为的变化,它倡导的是消费的合理化和适应性,强调人的自由感、从容感;追求经历、体验、觉悟和信仰。而目前的供给却无法有效地为休闲消费提供必要的休闲产品,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休闲产业结构的发展失衡。从目前我国休闲产业的结构布局来看,旅游业一枝独秀,而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娱乐业等相对旅游业而言则较为落后。

2.4 缺乏休闲产业标准和政策法规

休闲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发展需要各个相关领域或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但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对落后。自 1995 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 5 天工作制,1999年开始实行的“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制度以来,我国的旅游业逐渐升温,进而引发了休闲产业的大发展,但是由于与休闲产业发展的配套工程尚未形成,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从国家各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普遍存在交通过于拥挤、各种休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限制了休闲消费。同时,休闲立法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形成一种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行业规范[21]。此外,政府还未对休闲产业的发展制定长期、整体的战略规划,休闲产业的发展缺乏社会支持。

图二


3 休闲产业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3.1 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

目前,国外有上百个机构或研究所专门从事休闲领域的研究,我国也相应地成立了专门从事国家休闲规划的部门和国家休闲研究院,以便更好地对休闲理论进行研究。这些机构的成立,对休闲及休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民对“休闲”一语充满了偏见。这种陈旧的观念和对休闲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制约了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休闲观念与理论知识毕竟是刚引入我国,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还缺乏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因此,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休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考虑在高校开设休闲相关课程或专业,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正确的价值观融入休闲教育之中,通过有效积极的引导,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纠正人们对休闲与休闲业的错误理解,从传统落后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健康向上的休闲观[21]。

3.2 制定休闲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休闲产业起步较晚,休闲产业发展的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为促进休闲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休闲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为了促进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当加强对休闲产业的管理,将休闲管理职能纳入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将公共休闲服务的运行与管理作为政府功能的一部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部门。从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在休闲产业发展中应当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考虑将系统论与现代管理和规划方法结合起来,以管理为目的,将重点放在休闲设施的建立和休闲服务的供给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休闲政策,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和旅游业“一枝独秀”的现状,政府可以考虑,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娱乐业等,可出台一些倾斜性和扶持性的政策,以促进这些薄弱环节的发展。

图三


3.3 完善休闲产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如前所述,休闲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发展需要各个相关领域或环节的协调与配合。同样,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休闲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当实行合理的休假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集中休假制度,虽然休假的整体时间较多,但分布不够合理,直接导致一些结构性的矛盾,这既抵制了休闲消费的放大,又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旅游为例,目前假日黄金周在时空分布上过于集中,造成了旅游市场上阵发性的“热”和长时间的“冷”并存。因此,至今旅游业仍无法形成均衡正常的市场需求,对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其次,抓紧落实“带薪休假”制度。2001年朱镕基总理就曾指出,在我国应当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以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服务供给,鼓励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劳动法》也规定了“带薪休假”的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带薪休假”的具体的管理办法仍未出台,导致《劳动法》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也无法真正得到实施。因此,尽快落实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结构性矛盾的一条出路,以缓和旅游业供需失衡的矛盾。最后,还应完善休闲基础设施,为休闲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3.4 加强休闲产业发展的法规建设

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休闲法律法规的扶持。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70年代就已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休闲产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目前休闲相关立法上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应尽快出台休闲业的法律、法规,使休闲产业的发展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明确规范休闲供给者和消费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休闲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正、合理的法律环境。另外,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在休闲业发展中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首先应当是休闲供给者。政府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休闲服务,如在城市中建立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城市公园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休闲消费的后顾之忧。也可以选择一些非政府组织或机构提供公共休闲服务,但政府在项目的运行中以及休闲资源的分配上应起到协调的作用。对于已在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休闲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资助或扶持,如适当增加政府的投入,出台财税、投融资扶持政策,鼓励它们继续健康运行。

注释:

①引自于光远先生在 2002- 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参考文献:

[1]D Riesman,N Glazer,R Denney.The lonely crowd:A study of the changing American character[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7:66.

[2]Sebastien de Grazia. Of time,Work and Leisure[M].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2.

[3]Josef Pieper. 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M].Random House,Inc.,1963:20.

[4]Daniel Bell.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M]. NewYork:Basic Books,Inc.,1973:126.

[5]马惠娣. 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J]. 齐鲁学刊,1998(3):98 - 106.

[6]孙承志. 休闲哲学观思辨[J]. 社会科学家,1999(4):38 - 42.

[7]季斌. 休闲:洞察人的生存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54- 57.

[8]陈喜乐,盛华根 .休闲与 21 世纪人的素质提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6):43 - 45.

[9]王雅林. 信息比与文明休闲时代[J]. 学习与探索,2000(6):74 -79.

[10]孙金华,张国富.休闲与社会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55 - 58.

[11]王雅林,徐利亚,刘耳. “双休制”对城市在业者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1 - 67.

[12]郑胜华. 我国发展休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44 - 47.

[13]宋瑞. 休闲:经济学分析与统计[J]. 旅游学刊,2002(6):26 - 31.

[14]楼嘉军. 休闲产业初探[J]. 旅游科学,2003(2):13 - 16.

[15]刘群红. 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 求索,2000(8):41 - 43.

[16]许峰. 休闲产业发展初步探析[J]. 中国软科学,2001(6):112 -115.

[17]刘海鸿. 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52 - 54.

[18]徐锋.国外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加快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9):56 - 58.

[19]冉斌. 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J].经济纵横,2004(2):25 - 28.

[20]郭鲁芳. 中国休闲研究综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75 -79.

[21]吕庆华. 论休闲产业的发展[J]. 理论探索,2005(6):64 - 67.

文章来源:

黄志锋.我国休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09):1497-1501.经作者授权全文转载,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

图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5/5e85511eeba240c2901cd20102da90c7.jpeg

图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5/d4f71b335ad345319772d7331e4534ee.jpeg

图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5/c28b71ca30b34b3eb2e8b98caa5e5e33.jpeg


版权声明:

“文化上市公司”公众号是学术公益开放平台,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转载“文化上市公司”公众号的文章,但请务必注明转载文章来源于“文化上市公司”公众号,并请完整注明文章作者及相关出处。对未依此规定转载者,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文化上市公司”公众号立场。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单元

文化上市公司,

代表了文化产业最为先进的生产力。

本微信公众号是由同济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

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创建的公益开放平台,

旨在分享文化企业研究成果,

与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共同洞见

全球文化产业的历史演进、世界格局、战略价值与未来大势。

投稿与合作联系:zangzp@fudan.edu.cn

《文化上市公司》公益平台

学术顾问

解学芳 臧志彭

主编团队

轮值主编:张轩宇

轮值副主编:张文娟 薛哲 严艳璐


1.【大咖论道】陈少峰 | 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十大趋势

2.【专家论剑】郭恩强|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重构

3.【专家论剑】产业链整合、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与腾讯音乐竞争优势

4.科幻电影中拟人化赛博格形象的身体隐喻初探——以《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为例

5.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与文化产业发展:综述与研判

6.剧场空间的解构与当代戏剧的变革

7.大众审美转换及现代艺术特征——基于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

8.消费语境下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型 ——以S·Engine咖啡馆为例

9.【深度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将何去何从?

10.颠覆式创新:区块链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