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74 回复 0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精品展】——王大禾(2021年第47期)

[复制链接]

5505

主题

128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493
发表于 2023-4-21 15:01:57|来自:北京联合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联合大学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精品展】



艺术家简介



王大禾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书法展览评委。

曾获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入展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代书法创作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大展等。多年来,共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六十余次,获奖十二次。《中国书法》人物-中坚专栏推介。

出版《王大禾书法作品集》和《智永草书千字文》临摹教学音像。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兰亭书法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收藏。

情性之功


王大禾


从五彩缤纷的大世界到自己闭门即是深山的小世界,只隔着一扇窗。学书经年,走过一段长路,自觉地有了相对稳定的认知和情感,可以支撑自己慢慢地自我审视,缓缓释放对“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向往,对情性之功有了些许缥缈的体会。

书法是文化的,是精神的,也是心灵的。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富有感染力,都是赋予作品以情性。技法是根基,情性是灵魂。有了笔墨,进而内求于心,便是毫素芊芊生锦澜。

书者通过纯熟的笔墨技法,演绎表达自我内心世界,有着自己特殊的艺术追求和情趣所在。作品是作者心性灵感的迹化,神采则是“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的气质,是对传统文化艺术深刻认知、感悟、升华的写照,作品的格调境界是作者心源外化。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书法自然也离不开养浩然气。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从表面上看,创作主体的学识和字外修养与艺术创作没有直接的关系,创作只是技术层面的书写问题,但实际上这些整体素养直接影响到他对艺术的认知、审美理念和意识境界,潜移默化、微妙地决定他艺术道路远近宽窄。一个高明的作者,不会仅仅局限于对书法形式、技术手段的锤炼,而会在道义文章、情感内质上涵养提升,从精神上问道于先贤、诗词曲赋、儒道释,先化育身心、澄澈心源、启发情性,再沿坡讨源,内求于心,以寻找一个心与迹的契合点,从而以手写心,传递书者的心灵情怀。

书为心声,历来古人论书说心境的很多,如:“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可见书者若心浮气躁,即使笔墨精良,也必然难以挥运畅达,神采奕奕。前人品鉴书法作品,经常用“清”与“浊”两个字评论,说“心手双清”。笔清者技法成熟、准确流畅,心清者是希心味理、道合自然。而笔浊者行笔无状、乖张纷扬,心浊者躁气满纸、丑陋低俗。这无疑是从“技法”和“心源”两个层面上对书法最精简的评语。所以医俗务须“洗心革面”,重在纠正认知、读书养气。

性情的放达,要追求心境的娴静。心能闲,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然而然地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书法作为一个性灵的载体,更多地赋予了涵养情性、愉悦身心的功能。所以历代名流,风标各异,和而不同,在各自鲜明的个性背后,一个个的从容淡定、深邃清明。一个人能抛得尘俗杂务,宁心静虑,忙中偷得半日闲暇,不一定非得遁身山林,此心能安处,虽幽然独坐,也足以神游千载、思入大荒。古人于书笔墨精良,技艺无碍,又心有感悟,作书自是信手神来。明心见性,是古人一贯的真情逸趣所在,因为有了情感的宣泄,线条随之活了起来,自由放达、生机盎然。王右军说:“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先,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这样状态下,快慢节奏、空间节律的把握、情感的释放,可谓淋漓酣畅。神韵出于胸襟,襟怀高旷恬淡者,心中毫无杂念,不耽于一得一失,偶然欲作,进退裕如。古人审美有一种天真的理想,他们笔下会很自然地流淌出个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情趣,这种不同人文环境、时代风尚、个体特性的自然流露,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李日华说:“古人作一段书,必别立一种意态,若黄庭之玄淡简远,乐毅之英才沉鸷,洛神之飘逸凝伫,前乎后乎,宜不相师,此是何等境界,断不可笔墨间所得,不可在灵明大加淬治而来。”这有意识的天真,也是我们今天反复把玩而又味之不尽的根源。这些作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流露出的清秀、遒劲、雄强、飘逸、简淡、平和、浪漫、恣肆的万千气象,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书法艺术天空的曼妙蔚蓝。

师法古人,是站在当下大时代地平线上的通古会今,不是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师古人心法,以一种包容、理解、融通的认知去深刻书法的创作,在简约平淡、封闭保守、沿袭渐变的古典模式之上,丰富饱满、继承突破,创作出“韵古式新”契合时代特征的新颖艺术图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书法创作的时代高度。师其迹,不师其心,终究只能得其皮相。所以每见一帖,当如晤见古人,聆听他的生平际遇,当感其所感、思其所思。从他婉转心语或慷慨激昂之中,管窥节律贯穿,从一点一画的初始勃发、延伸,锋芒蹲驻提衄的毫发之间,感悟其意绪所由来、情怀之烂漫,问梅消息,处处情浓情淡。既得古人典范,则思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在书法的传统属性之外,从不同视角发掘时代属性,在注意书品与人品、内容与形式、审美与风格等本体性的融合之下,着重思考、践行功能转型、形式转型,创作出清正宏大、文质辉映的优秀作品引领时风,无愧于时代和艺术。

祝允明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一个书者不在技法上下够工夫,即使学富五车,也必然是书不达意;而不在心源上荡涤心胸、涵蓄心力,也终将行之不远,笔下空洞无物。

(上下滑动查看)


作 品 欣 赏



草书节录刘熙载《艺概》中堂




草书小品 月江学士藏定武《兰亭》致佳,亲友多乞之,(月)江靳固不予,顾求临本于不肖,何耶?皇庆元年人日,过仆寓舍,重以此为言,不敢固辞,援笔书以为赠。




草书条幅 穷愁非昔境,白发有深根。泪破孤城郡,书来万里村。雁声寒日夜,秋色老乾坤。为问游方子,何时慰倚门。


草书黄庭坚《山谷论书》横幅


en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