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33 回复 0

“五个着力”落地“大食物 大营养 大健康”

[复制链接]

1527

主题

0

回帖

458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589
发表于 2023-5-1 15:24:37|来自:广东广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广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先后经历了主要追求数量发展的阶段和突出追求安全质量发展的阶段,正加快进入满足营养健康需求的新阶段。这是新时代下我国农业历史性跨越的新水平、现代化发展的新标志、全面小康目标的新需求。新阶段、新需求必然带来食品产业的转型,但如何转型?日前,农业农村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孙君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发展体现在消费需求、食物形态、农业功能和生产发展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从生存型食物供给保障,向健康型满足营养需求转型;食物供给从满足一般性大众型食物消费需求为主,向满足个性化定制型食品消费需求转型;产品加工从适应人民吃饱吃得安全,向吃出健康吃出愉悦转型。但是转型仍然面临三个不平衡和两个不协调的矛盾,“可主要概括为食物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不平衡、食物消费和营养素摄入结构不平衡、城镇与乡村之间营养状况发展不平衡以及食物需求增长和生态环境制约不协调、生产加工技术体系与营养健康导向不协调。”孙君茂解释说。

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

科学推进营养健康产业发展

推进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法规标准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坚持“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理念,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对此,孙君茂认为,要面向中国的整个国土资源,充分挖掘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质资源,特别是潜力巨大的海洋食物和森林食物等,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放眼全球,建立面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食物有效供给大格局。同时,强化食物营养功能的科学评估,把慢病引发因素与营养功能食物开发有效对接起来,树立细分人群健康需求、营养型食物生产、食物合理消费三位一体的大营养观。此外,在健康方面,要坚持食物生产健康、食物消费健康和居民身心健康,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反对浪费、倡导节约的前提下,合理摄入营养素,并在良好生态环境下培养人民的健康体魄、健康心态和科学生活方式。

孙君茂还建议,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促进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循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赢。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食物生产的目标要由过去的单纯追求产量逐步向以营养为导向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孙君茂指出,食物发展的方式要由过去“生产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由“加工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加工什么”转变。

孙君茂表示,推动产业向营养健康发展,可以从“五个着力”上下功夫。

着力推进营养导向型技术创新和营养标准的建设。要从品种的选育入手,把感官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纳入育种目标,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性状等一起构成国家农业新品种审定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农业科技创新,构建典型的农产品特质性营养素、功能活性物质等数据库,研究制定农产品营养标准通用技术准则与规范,推动政府部门出台农产品营养标准。

着力推进食物营养和健康知识的全面普及。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为指导,大力宣传健康饮食理念、合理均衡的膳食摄入。从主要针对学生、妇女、老人,转向全人群营养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或平台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及传统的电视、报纸、期刊等方式进行宣传。

着力推进食物营养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地。制定食物营养定期监测政策与专项,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如贫困地区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做好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等。

着力推进食物营养政策法规的健全实施。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部署,着手研究编制面向新时代的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纲要,有序推进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和运行管理。加快制定出台营养的相关法规,依法推进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生鲜农产品的营养标准标签、餐饮食品营养标识等标准;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大众普通人群营养改善与个性化精准服务并举的食物营养与健康标准新体系等,从关注重点人群转向全人群的营养引导。

着力推进食养理念普及和食药同源产品开发。大力倡导食养理念,让城乡居民了解到食养对身体的滋补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让城乡居民都能选择适宜的食物,通过食物促进营养健康,让食养成为城乡居民对营养健康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要大力推进食养健康产业发展,尤其要重视食药同源产品的研发加工及其产业化。

以示范基地为引领

挖掘营养健康产业潜力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的要求,把基地创建作为发展营养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孙君茂介绍,通过自愿申报、实地考察、专家审核等程序确定的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将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承担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责任使命,培育顺应市场需求、广受社会信任的品牌化产业形态与教育示范力量,为顺应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我国食物营养发展、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进程做出贡献。

“2014年上半年,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联合黑龙江省食物营养咨询指导委员会,对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进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对黑龙江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农业和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发展奶源和大豆等重点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示范引导的建议方案,初步形成了创建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的设想。”孙君茂说,创建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从工作方式探索出发,通过指导首个基地试点创建、形成模式成果和经验总结,并多次得到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肯定,最终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列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成为全国在2017—2030年期间发展营养健康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作方式创新。当前,示范基地的六项主要职责如下:

一是政策宣贯,宣传贯彻食物营养健康相关的国家系列规划纲要和政策。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规划纲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系列规划纲要和政策的综合举措,列入示范基地创建的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工作要做到有思路举措、有产业支撑、有成效显示。

二是知识科普,组织食物营养和健康生活知识普及、专业培训等。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手机微信、网络咨询系统等,教育消费者正确选择合理食物、合理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普及要重点抓好儿童青少年、孕产妇和老年人三类人群。创造条件开展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不同层次的专业营养工作者。大力开展均衡膳食、戒烟限酒、全民健身和低盐、低油、低糖饮食习惯的宣传引导。

三是试验示范,承担国家项目合作试验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组织或支持下,独立承担或参与营养健康类项目的联合申报和合作研发,依托自身特色优势,开展营养健康类项目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示范基地要成为若干单项技术成果的综合组装车间、中试车间,优先承接正在研发项目的预期成果转化,优先接受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

四是产业培育,积聚力量,重点培育食物营养健康类的新兴产业。树立动物、植物、微生物统筹发展的理念,推进绿色种养业发展,积极推动“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特别重视具有健康功效的木本粮油、特色蔬菜水果、杂粮杂豆、薯类产品等营养功能型产品的深度开发。扩大低盐低脂低糖食品、优质双蛋白产品、全谷物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薯类主食产品等健康类食品的加工生产。推广营养素保持度高、有害物质产生少的烹饪方式,餐饮业类示范基地要大力发展健康菜品和营养均衡的方便套餐。

五是三产融合,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与示范推广。选择有条件的示范基地,开展营养型农产品生产、健康食品加工、分人群分产品对应消费引导的一体化模式创建与示范,推进食物原料生产、产品加工、烹饪调理、饮食消费的全链条营养导向转型。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绿色冷链物流等,让营养健康的产品和消费方式切实走近消费者的一日三餐,挖掘营养健康产业的巨大效益潜力。

六是协同行动,支持和参与国家政策调研、专项行动等。在创建过程中择优选择相对成熟的示范基地,参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实施成效评估、专题调研活动、专项推进工作。逐步建立全国食物营养产业信息采集系统,分期分批吸纳示范基地作为信息采集点,承担信息收集、整理和报送,为我国营养健康产业新政策的研究制定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孙君茂表示,示范基地坚持试点先行,未来将按照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要求,采取适当方式,科学遴选第二批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并加快示范基地专门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展示宣传示范基地的产业优势、特色模式、主导产品等。(记者王金臣)

来自:中国食品报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