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97 回复 0

十五个名词,了解桐乡婚嫁习俗

[复制链接]

5842

主题

150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3
发表于 2023-5-4 07:55: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民间文艺大多在没有刻意雕琢、没有系统传承的情况,依靠信仰绵延几千年并不断丰富。当新式婚礼在酒店不断上演时,老式的婚嫁仪式在农村几乎没有怎么缩减,传统婚礼远非我们想象的鲜花钻戒模式,更离我们近在咫尺,只是每一个细节都由父母辈在水到渠成之间完成,犹如拍戏,剧本、道具等都已有人写好,新娘新郎及围观者只需出场即可,不必知其所以然,而当家人却要忙忙碌碌地张罗许多时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人生第一大事的婚嫁,在桐乡纵横30公里的地面上虽有不同,却是大同小异,节奏程序基本一致,无司仪、无乐队,尽展江南民俗细腻温脉的一面。农历十月之后至来年春,正值桐乡农村婚嫁的黄金期,原因很多,如冬季正值农闲、天冷食物不易变质、结好婚新年里做新新客人正当合时等等。婚嫁有许多名词,以石门镇周边为例,选取一些,稍作科普,不问其出处典故,欲释其通俗之意,桐乡婚嫁可见一斑。



1、八字。八字顾名意义是代表了某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八个字,由女家写好之后择吉日送到男家,男家用淘箩隔门槛接过。八字的组成依照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由四组天干地支组成,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即12生肖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一组合,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因此有了天干地支的60个组合,即甲子开始到癸亥收尾,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60年风水流轮转,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说法即出于此。年份的干支组合可用公式推算,出生的月日循环更繁复,可查万年历得出,出生时间的干支则由时辰地支和日干推算而成。如此便组成了一个人的八字,如某女1990年5月1日上午8点出生,则八字为“庚午辛巳丙寅壬辰”,亦可简写为“庚午四月初七辰时”。出八字在现代农村婚嫁中是重要的一步,当然“对八字”的手段已高明得多,因为按古时的顺序,对八字是在婚事敲定之前,如八字不合则往往婚事不成,现代婚姻讲究两情相悦,即便排出来两人八字不合,也会以各种说辞来圆说得十分美满,所以出八字时往往一桩婚事已经敲定了。这也是现代婚姻的时步,即保留了八字入门的传统仪式,又摒弃了合与不合的封建束缚。

2、开日。开日就是定日期,需要确定两个日期,一是啖茶报吉的日期,二是正式结婚的日期,两个日期一般相差大半年,如春季啖茶报吉,当年冬天结婚,或是下半年啖茶报吉,来年春天结婚。早时农村有想尽早确立关系的,啖茶报吉之后,结婚遥无期,往往产生变故,现在人越来越讲实惠,“毛脚”的日子都不会拖得很长。如果是奉子成婚,那两个日期就会离得很近。开日一般由当家女人出面,到附近的“盲子”或“菩萨”那里定日子,“盲子”按历法,所以开出的日期大多在农历奇数日,而“菩萨”讲究当地风俗,开出的日期大多在农历偶数日。现在人开日则变得更加人性,由主人选好若干个日期(一般为双休日),然后让其推算出一个吉利的日期,这亦是一种进步。

3、啖茶、报吉。“啖”为拿之意,“报”为定之意,就是这门亲事定下了,可以拿钱了来了,现在可以理解为定亲。早些时候这是两个完全分开的仪式,近几十年来逐渐融为一体。啖茶报吉是仅次于结婚的第二大活动,男方拿到女方的彩钿数额甚至超过了结婚的时候,随着独生子女大批成婚,两头开门成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聘礼一说也自当免去了,省了许多钱财。当天办的酒称为报吉酒,酒水从四五桌到十几桌不等,同村同宗一户一人参加,娘舅姑父等全家到齐,远房亲戚不在邀请之列。啖茶报吉之后,便由“对像”升格到“毛脚”,男女双方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着对方走亲访友了,父母忙则开始忙着请厨师、乐人等正式婚礼的筹备工作。



4、毛脚。桐乡是蚕乡,不论红白喜事都会有祈蚕丰收的环节,毛脚一词亦出于此。蚕宝宝成熟之后吐丝作茧,慢慢地把自己包裹在里面,当一个茧子变白变硬的时候,并非说明作茧完成,其实蚕宝宝还在里面吐丝,这个时候的茧子即称为毛脚,此时离化蛹成为光脚只差一步。而啖茶报吉之后距正式成婚亦差一步,用此时的蚕茧来形容定亲后的未婚夫妻实在是形象不过,也蕴含着即将圆满的美好寄托。当然毛脚也是很危险的,假如此时摇动茧子,蚕宝宝便会停止吐丝,虽然产量稍有提升(蚕比蛹要重),便缫丝率大幅将低,所以采收毛脚茧亦是蚕桑产业萎缩的重要原因。同样,毛脚时期的关系往往沉浸在甜蜜中,就没有婚后的稳定,需要精心呵护,以免断丝。

5、话亲。啖茶报吉到结婚之间还有个小仪式,称为话亲,按旧时风俗意思为定下正式成婚的日期,但现代开日早在啖茶报吉之前,所以话亲只是男女双方进一步确定关系而且,类似于银行里面的复核。话亲需要办小范围的酒席,规模远没啖茶报吉来得大,亦无礼上往来,而此时双方都开始掰节头算好日的日脚了。旧时生活条件差的时候,从双方认可到结婚的这段时间里,毛脚女婿上门,丈母娘总结要烧一碗糖蛋,并看着女婿吃下,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想象着未来的生活如糖蛋般甜蜜。糖蛋待女婿这一风俗,也有一个来历:说一户人家的女儿是结巴,另一户人家的儿子是瘸腿,媒人说媒时把缺点说得很含糊,把女的说成了不喜欢说话,把男的说成了不喜欢走动,好事成了之后,洞房花烛夜自然真相大白,不过生米已成熟饭,小两口倒也恩爱。当丈母娘的怕将来的外甥有什么缺陷,每次女婿上门每把自家老母鸡生的蛋放入红粮镬糍烧给女婿吃,一年之后,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此事一传开,村上人纷纷效仿,就成了这一风俗。当然,后来也延伸出了“含头女婿”系列故事。随着生活条件的进步,除了特别喜欢吃以外,烧糖蛋已基本退出婚嫁系列。

6、待媒进场。婚姻自由已经几十年,但媒人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当然更多意义上已是一个增添婚礼氛围或让传统婚礼更加完整的传声人罢了。如果在一对小夫妻的结合中某人起到一丁点的缀合作用,此媒人便名正言顺,如果年轻人完全是自由恋爱,压根就没人牵线,那父母只好在近亲之中找一个能说会道一点的体面人来充当媒人的角色,且媒人在整个恋爱婚姻的过程中要拿N次红包,足见其重要性。因此婚宴的第一顿大餐称为待媒进场,塘东与塘西风俗不一样,塘西为第一天晚饭待媒进场,正酒只有第二天一天,塘东则中饭待媒进场,正酒从第一天晚持续到第二天。

7、拢齐。待媒进场只是近亲参加,酒水桌数不多,标志着婚宴的开始。以塘东为例,第一天中饭待媒进场之后,当天晚饭所有的亲戚会全部到齐,不分远亲至亲均为一家门,村坊上同宗同祖的按家族规矩,有的为一户两人,有的为全家参加。这一时刻称为拢齐,主人家的开销排场至此全部铺开达到鼎盛。拢字真妙极,婚礼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展现出来。参加晚饭的人员中,数不经常出门的大妈们最为考究,往往是新剃头新衣裳,搬只“骨排凳”坐在廊屋角落里等热闹看。



8、相帮、乐人。“帮”字读bo的入声,亦称相帮大伯,可以说是整个婚礼的具体执行人,由同宗同祖的户主担任,一家出一至两人,搬桌凳、买菜、出盘、烧火、放炮仗、掮铺盖等等,处处都有相帮大伯的身影。主人对相帮也是非常客气,待媒进场就邀请一家一相帮参加,酒水全部结束后还专门摆酒谢相帮,包括新官人见了相帮也是恭恭敬敬地递上香烟。相帮之中一般还有一名比较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指挥”,负责各类事务的分工,因为主人一般只能忙于礼节,这名相帮组长就成了能否将后勤工作做好的关键人物,外人也会评价这个村上的相帮“像腔不像腔”。乐人亦称乐司或乐人师傅,是三司之一(厨司、乐司、茶司,塘东结婚茶司一般由相帮兼任)。乐人师傅是一个固定的组合,也是一份职业,一般人家开好日脚之后便和乐人师傅预约日期。乐人师傅与相帮不同,一是他们需拿报酬,一场婚礼下来要上千,二是他们的工作相对有技术含量,除了吹拉弹唱之外,还要控制上头、拜堂等包含传统仪式的环节,动作、言语皆有章法可循,因此乐人师傅要拜师很久才能出山。值得一提的是,乐人师傅是一个喜素通用的行当,即婚礼可用,丧事亦可用,只章法不同而已,其浓缩的传统婚丧之说亦有成册之篇。

语溪文史的小王老师在找70岁以上的乐人师傅,可以来找我哈!

9、账桌、人情。但凡亲戚朋友,在婚丧之中必须送一份礼,称为人情,如果朋友只是同事关系,则只能称为红包而不是人情,人情一通,代表建立了长期的关系,称为“来去”,不论亲戚远近、不论能否参加酒席,人情必到,人情不到则说明亲戚断脱。因此,在第一天傍晚拢齐之前,主人会在大门内侧摆上账桌,选近亲之中一名知识份子执笔记账,另一个人配合分烟一包加两支。现在为了方便与隐私,当场只记编号与姓名,具体金额待散席之后慢慢拆来。记人情的簿子称为喜仪册,用红纸裁制,当然现在可以直接买到精美的现货,扉页标注年月日某某与某某吉立字样。这一习俗,塘东与塘西大相径庭,塘西在喜酒上不摆账桌,而是提前送到主人手中,只在素酒中摆账桌,因此到运河以西喝喜酒切不可问账桌在哪里这样的问题。与人情同步进行的还有送米、出见面钱、近亲做圆子等等,现在为了图方便,上头圆子一般只落实一户近亲做,其他人家只在人情中加注一笔折米折圆。俗话说人情照账发,但实际不太可能,先办事的总要根据市面加一点送给后办事的,“当家娘娘”才不会无闲话可说云云。

10、上头。上头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男家上头时间在第一天晚开席之前,女家上头时间在第二天午后出嫁之前。上头仪式的布置要听乐人师傅指挥,布置由两只八仙桌南北拼接,由南往北分别放蜡台(花烛台)、炮仗、上头圆子、水果、长寿面、蜜饯、寿桃、净茶、马障等,桌前一椅子铺红,椅前放新皮鞋一双。待时辰差不少,仪式开始,听乐人师傅口中念念有词,父母一起托盘在新人头上伸降三次。此时,围观者甚众,录像师傅也会全程记录这一时刻,新人脸上庄重而幸福,父母表情反略带羞涩。其实上头是旧时成人仪式的一种进化,男称加冠,女称及笄,随着不断地演变,成人仪式被整合入婚礼之中,一些繁锁的流程也渐渐被省略,并加入了一些充满时代特征的元素,这也应是现代婚姻的进步。

11、封筒。可通俗地解释为婚嫁之中由男方赠给女方的针对不同人群的红包,即各类名目的聘礼(入赘则反之)。现在流行两头开门,双方便随之取消了封筒的往来。如果是明媒正娶,封筒则必不可少,它是婚礼之中的干货,数量的多少体现了主人家的面子与排场。封筒一般分两次出,一次是啖茶报吉时,一次是正式取亲时,前一次数量略多。吉日当天,由男方娘舅担任的”押盘“亲自交到女方的当家人手中。旧时封筒名目繁多,不同的封筒分别在红袋子上写上名称,最大的封筒称为正封,学名“牲礼之敬”,数量远远大于其它封筒的总和。如现在崇福上市及大麻一带,一个正封的数量甚至达到好几十万,真是逼煞穷人家。小封筒有几十个,不同的名字针对不同的人,当时各有含义,如“扶鸾”封筒是给丫头、“肩成”封筒是给掮铺盖的相帮的、“抱舅“封筒是给新娘落嫁时抱上车船的娘舅的等等。因为分类过于复杂,而且现在绝大多数封筒者是主人收入,因此已简化到把所有的封筒集成一个大红包,不再细分,并衍生出了摇钱树、存折之类俗气直接又实用体面的东西。封筒的名目和含义也变成一种文化而存在,不再具有多少固定的操作性。

12、铺盖。如果说封筒代表了男方的态度与实力,那铺盖则彰显了女方的体面与风光。把嫁妆里所有的被子按一定的规格叠成长条形,再用两条红布带扎紧,形成的被包称为铺盖,一个铺盖往往由十几条被子和毛毯等叠成,叠法比较固定,捆法也讲技巧,如果在扛动时散开,那是很不焐心的一件事。姑娘出嫁,村上女人们最关心的一件事便是嫁了多少条被子,“伊拉打得四只铺盖,做得60床被头”、“个两只铺盖度得来相邦大伯掮啊掮勿动厄”等等评论是最让当家的女人舒心的。早些时候,对于被子的审美也与现在不同,那时的“石灰拷花杜布夹里”(即蓝印花布)是不值一提的,真丝洋拷花才体面,现在反过来了倒成了艺术品。现在许多人家为了方便,铺盖及其它嫁妆中的大家伙会提前送到男方,结婚当天可以省去许多力气。



13、拜堂。这是传统婚礼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午后,取亲归来的婚车一到,鞭炮声响起,乐人师傅的腮帮子吹得鼓鼓得,相邦大伯忙着卸嫁妆,村上闲来无事的老年妇女与孩童们,一堆堆一簇簇,伸着脖子踮着脚看新娘子长什么样,然后侧着头相互推测和交流随员之中哪个是新娘子的弟弟等等。当然现在结婚之前新娘子已和村上人打过无数次照面,围拢来只不过是想身临其境那一种人生第一喜事的感觉。此时,领头的相邦会在大门前的水泥场用稻柴燃起三堆火,新人下车后绕过火堆进入厢屋,经过这种从原始社会留下来的对火的崇拜,意味着驱除了身上所有不吉的事物。新郎手端铜脸盆座于前一天上头时的位置,受新娘三鞠躬,同时,拜堂仪式已准备就续。拜堂的摆设与上头类似,由乐人师傅主持,最经典的三句话“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蕴含了对自然、对礼仪、对相互尊重的精妙概括。然后由男方亲戚的两名男童,手持花烛将新人引入洞房,新官人的舅姥会一路撒下许多钱(硬币),称为撒蚕花铜钿,看热闹的人纷纷抢拾,此时的传统婚礼仪式达到高潮。之后,新娘换婚纱为旗袍或唐装,随新娘而来的送亲队伍进入屋内吃糕茶,吃糕茶是对新客的特殊待遇,每人一碗镬糍糖茶再配以密饯、枣子、桔红糕之类,整个氛围从紧张热烈转为缓和温馨。

14、祭祖。或称荐祖,是男家同宗之人参与的仪式。祭祖的摆设比较特殊,大门内三张桌子摆成一个三角形,大门外侧再摆一张桌子,内外各点燃一对花烛。新人并立朝内外各三鞠躬,无需下跪,然后从新郎的父亲开始,朝内朝外各拜揖六下(站拜三下,跪拜三下)。值得说明的,与祖上有血缘的人均在跪拜之列,当然这户人家的女婿虽无血缘,也要跪拜,而如新娘的娘家人、婆婆的娘家人等则无需跪拜。祭祖与迷信不同,它所包含的是对先人留下的精神景仰和对天地赐于万物生长的感恩,是一种寄托与信仰,是一种不负期望开创美好新生活的“表态发言”。

15、回门。拜堂祭祖等仪式完成之后,新人要重新回娘家一趟,称为回门。塘东当天回门,女方的正酒也是晚上(新人分烟酒的那餐称为正酒),因此节奏紧张,新人要来回赶场子,等回门归来,男方的第一批客人已基本吃好,因而是“分糖要等新娘子,就吃‘腻皮子’(第二批)”。而塘西是女方正酒是中餐,且是第二天回门,丝缕比较挺,因此塘东小伙娶塘西姑娘,婚礼那天可以更加从容不迫。回门这一风俗的由来,源于一名进京赶考的秀才与未曾谋面的妻子一个美丽结局的误会的小故事,归根到底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夫妻和睦。

以上短短几个名词,远不能概括传统婚姻的深厚与渊源,也无法真实感受到现场的种浓浓乡俗与温情。因此,新风尚固然可提,然民族的文化符号不能仅传于史料,更需理智地继承。

【作者简介】沈卫林,1981年生,桐乡人,学农事农,余暇喜好古诗词与乡土文化。



镜头中的濮院新居民婚礼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 淄博美食网 1797.cc 上看到的,谢谢!
友情提示:联系时注意广告的可信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