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77 回复 0

古代婚嫁那些事儿,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5842

主题

150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3
发表于 2023-5-7 08:39:2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


七天的假期既是出游的好时节,


也是年轻人扎堆结婚的日子。



这不最近,小编也美滋滋地收到了同事结婚的喜帖




据同事表示,各种邀请、司仪、酒水什么的可把他们折腾得够呛。不过,结婚是毋庸置疑的人生大事,哪怕过程麻烦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其实,从古到今,结婚都不是个轻松活儿。虽然电视剧中帝王家奢华的婚礼让人亮瞎眼,但其实,在古代无论是天子还是平头百姓的婚礼都是沿袭传统六礼,流程古朴而繁杂。

时至今日,这些古老的传统习俗,你都知道有什么吗?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古代婚嫁那些事儿】吧~


我们古时候的结婚流程是经过了夏、商、周三个朝代才确立起来的,其中周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所有的礼仪几乎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并且确定下来的,到了秦汉的时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作为一件人生大事,那必然有一套完整的文化。


古代结婚年龄

现在我国婚姻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而古代的结婚法定年龄比现在早许多,例如西周礼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把头发全部挽成发髻,戴上保护发髻的小帽子“冠”),表示成年。女子十五岁为“及笄”(也是把头发梳理成发髻,插上簪子),是为成年。男女没达到成年年龄是不能结婚滴。

据《汉代婚丧礼俗考》记载,汉代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后来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历代法律也大都是提倡早婚的。


古代结婚程序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01

纳采:

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

男方如果对某家的姑娘有意思,就可以派遣媒人到女方家送雁作为礼物来表达结婚的意愿。为什么要送雁呢?这是因为在古人的宇宙观里,男人是阳,女人是阴。男女结合自然也就是阴阳交融的过程。大雁是一种候鸟,南来北往,在古人眼里,这是“顺阴阳往来”的举动。且大雁也是一个专情的动物,这种专情的性格正好象征着婚姻的忠贞,成为婚礼的礼品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了。

(悄咪咪OS:好像雁是保护动物了吧?现在送估计有点不合法)


电视剧《知否》聘雁


博物馆里还有一件和雁相关的器物?


雁足铜灯 汉代 章丘区博物馆藏

这件雁足铜灯通高27厘米,灯盘为圆形,盘底一个大雁足三趾高挑立于灯座之上。造型敦厚美观,设计精细,艺术感极强,为汉代章丘境内出土的铜器中的精品,代表了汉代青铜器的高超制作水平。

02

问名:

男女双方交换生辰八字,以及搜集女方的各种周边信息,例如嫡庶、长相、健康......然后神棍们会帮两人看有没有相冲相克的地方,如果占卜结果很好,那就可以再进行下一步了。

(古人快结婚了才知道自己对象叫什么,真......刺激!)


03

纳吉:

算完卦以后,男方就带着礼物开开心心地把占卜的好结果告诉女方,同时向女方下聘书,两家人就准备订婚了,所以纳吉又叫“订盟”

这个部分是强调形式,重头戏是后面的纳征。



三书:聘书、礼书、迎亲书

04

纳征:

订了婚就要送彩礼,准备结婚了。在结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方要请两位或四位全福太太(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夫妻恩爱,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的有福气的人)和媒人一起,带着礼书(礼物清单)、礼金还有聘礼到女方家里去,聘礼的多少取决于女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和身份地位。当时社会对于这份聘礼可是相当看重,聘礼的额度也渐渐水涨船高。如果不幸囊中羞涩,甚至家徒四壁,没有能力置办聘礼财物,那么可能真的要打一辈子光棍了。《旧唐书》中就记载过一个人因“家贫无以为礼”,而导致“年六十不识女色”。(看来困扰男孩子们的彩礼历史悠久啊~)


聘礼

05

请期:

送完聘礼后,就差不多尘埃落定,那便敞开天窗说亮话——定婚期吧。男方家择定结婚日期,并写在婚帖上,再由媒人带着婚帖和礼物到女方家。女方家要是收下,就表示同意了,成亲的日子就此定下来啦。

(现代人也喜欢在“5.20”、“5.21”这样的“良辰吉日”领证哦!)



06

亲迎

亲迎就是迎亲,接新娘。迎亲的时候要放炮,大红灯笼开路,沿途一定要热闹,请乐师吹吹打打。如果新郎不亲自到女方家迎亲,也可以让喜娘拿着迎亲书前往。亲迎是婚礼中最后一个程序,但也是婚礼当日的第一个过程。

(婚礼开始啦!)


举行婚礼

终于折腾完前面一大堆既正规又琐碎的事情,迎来了正式成亲这个大好日子。(此处应有掌声!


01

催妆:

新娘上轿前,要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假装不愿出嫁,懒得梳妆。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催妆成为了新郎的任务,同时还要作“催妆诗”,借机会表现一下文采。比较出名的催妆诗就有卢储的“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02

障车:

催妆完毕后,新娘子上轿,可以稍稍喘口气。新郎官就得应付轿外热情洋溢的人民,拿出礼物或是礼金分散给众人,让欢脱的吃瓜群众让出条道让花轿过去。


03

跨马鞍和传席:

跨马鞍是指新娘被迎娶到夫家,进门的时候,在观鞍上象征式地乘坐,取“平安”之意。到了清代,满族人是游牧民族,善于骑马射箭,跨马鞍变成了真正的跨马鞍,意思是同跨骏马驰千里。有的地区则是在马鞍上放一个苹果,新娘从上面迈过去并用脚把苹果踢下来,也是取“平安”之意。



传席则是新娘下花车后,双脚不能直接踩在地板上,要一步步走在预先铺好的毡席上。

(传席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新人走红地毯吧!)



传席

04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之后拜堂开始,点蜡烛,焚香,放爆竹,奏乐......礼生(婚礼主持人)诵唱:“香烟缥缈,灯烛辉煌,新郎新娘齐登花堂。”新人就位,随着礼生诵唱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依序跪拜。



05

宴宾:

拜堂完毕,婚宴就开始啦!在古代,婚礼宴席是非堂隆重的事情。举行婚礼当天,主人家预备好一顿丰富的晚餐,当中包括鸡、猪、鱼、肉和酒等。富贵人家大的婚宴上还有鱼翅、火腿这类上等佳肴。



06

撒帐:

宾客在外面喝酒的时候,喜娘要在婚房里为新人主持撒帐,新人坐在床上,大家边诵祝词边向床帐里撒同心钱、五色彩果,以祈团圆美好,多生贵子。



电视剧《红楼梦》撒帐

07

合髻

将男女新人的头发各剪下来一点,合梳在一起。合髻也叫结发,意为合二性为一体,白头偕老。



08

合卺:

古人喝交杯酒不是像我们以为的挽着手臂一起喝酒,而是新人先各自喝半杯,然后交换杯子一起喝干。卺(jǐn)的意思是一个葫芦分成两个瓢,喝合卺酒也有合二为一的意思。到了宋代时改成了用酒杯喝。




热闹的婚礼结束了,可不要忘记回门哟

回门:

回门一般是在婚后三、六、七、九、十这几天或满月,女婿要携带礼品和新娘一起回娘家先秦时期称作“归宁”,宋代称为“拜门”


电视剧《知否》如兰回门


婚礼穿着

我们通常以为,古代的新娘子都穿红色婚服,其实这个习俗是到明代才确定下来的。过去的各个朝代时期,都有不同的穿搭style。



爵弁玄端:

西周到汉代的服色都以玄色(黑中带青)为尊,不管是大到皇帝登基、官员朝贺、祭祀告天,还是小到结婚、生娃、办丧事,服色都是乌七抹黑一大片,让你分不出到底是喜庆还是悲伤。

《周礼》中将结婚时间定为天地交合的黄昏时分,“昏礼”所用的“昏服”颜色用黑和红相配,新郎头上戴爵弁(biàn)(类似于皇帝的冕),上衣穿的是玄色(青黑色)代表天,下身穿的裳是纁色(浅红色)代表地,并且有黑色的滚边,象征着阴阳调和,蔽膝是棕红色,腰带是黑色,鞋履为赤舃(即红色复底鞋)。新娘则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相同,不同的是服装的上衣下裳都是黑色的,代表“专一”的意思。





钗钿礼衣:

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从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红男绿女:

宋代沿袭大唐红男绿女,或男青女青。北宋时期的衣服颜色有着明显的阶级之分,女子的地位更是十分低下,出嫁时不能穿红色,而只有男人才可以穿红色,女子则穿绿色。说到红配绿,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虽是一种俗不可耐的搭配,但是在北宋那个封建社会之中,这种搭配还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搭配。




凤冠霞

说起中式嫁衣,大家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凤冠霞帔(pèi)”四个字,但是“凤冠霞帔”可不是谁都能穿的,它属于非常高等级的礼服,只有皇后、皇妃和高等级的命妇才可以穿戴的。但是明代人很有意思,他们认为男人娶到老婆,也是人生的一项重要成就,俗称“小登科”。所以男人在结婚那天,即使就是一介平民,也可以破例穿上九品官服,青绿色的。男的可以借结婚之机,过过当官的瘾,女人自然也可以过过官太太瘾,所以从明代开始,女子出嫁头戴凤冠,身披霞帔这项规定相当的人性化,一辈子就结婚一回,谁不想风风光光的呢?


不过这里的凤冠霞帔也只是“借用”概念,比起皇室、命妇们的差远了,所有的装饰都仿制形式而已,不是真金白银翡翠珠宝。


我说紫霞啊,你这个凤冠霞帔连凤凰都没有的,A货啊~





清代婚服:

到了清代,清朝政府也允许民间假九品官服成亲,但是因为“男从女不从”、“官从民不从”的潜规则,状况就变得很有趣:新郎身穿满式的石青色补褂(就是清宫剧里常见的官服),簪花披红;新娘则是穿戴着清代风格的凤冠霞帔、红色喜袍。


清代结婚照片


民国婚纱:

民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许多方面都体现着新旧交替。这一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在结婚礼服中加入了许多西方元素,例如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结婚照中,梁思成身穿西式燕尾服,林徽因身穿中式褂裙,搭配异域风情的头纱,这种混搭style看起来非常新颖。同时,在这一时期,西方的白婚纱也逐渐流行起来,直至今日仍是大多数新人结婚礼服的首选。


梁思成 林徽因结婚照


我们的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独有的传统文化特征,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都已经遗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但是很多地区也都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今天小编带大家回忆了古代结婚的那些事儿,如果各位看官还有什么古代婚礼的小趣闻,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区博物馆”。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 淄博美食网 1797.cc 上看到的,谢谢!
友情提示:联系时注意广告的可信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