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08 回复 0

细数多少跨界餐饮创业者的失败,都有这三个“罪魁祸首”?

[复制链接]

5505

主题

128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493
发表于 2023-10-4 12:52:40|来自: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上海
这两年,中国餐饮业迎来了爆发式的成长,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转身成为餐饮人。大家很多都是从零开始,摸索这条路该怎么走。虽然餐饮这条路,看上去门槛很低,但是一旦进来就会发现,它是比较复杂的。

笔者这两年接触了不少跨界餐饮创业者,不断的交流、沟通、观察之后,发现有些问题的本源大多都来自于三种错:“错觉”、“错位”、“错乱”。

第1重:错 觉

特点一:盲目自信,不敬畏市场

“餐饮简单,我肯定行,亏钱的事儿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由于很多跨界创业者,一开始选择餐饮行业,就觉得餐饮是个容易做的行业。所以对自己的产品、模式和能力非常有信心,“颠覆”、“创新”、“改造”是TA们最常提出的词语。


▲ 许多跨界餐饮创业者过度自信,低估风险

正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缺乏了对市场、消费者及竞争对手应有的敬畏。当创业者完全从主观意识出发,将一些伪需求强加在消费者身上。甚至简单的认为,自己朋友多,每人来吃几次就能存活下来。但事实上朋友的复购能力,不足以撑起你的生意。

餐饮这个古老的行当,在其简单的表象之下,极为复杂精细,环环相扣,且需要一定的行业经验来应对,不敬畏市场与消费者,只能算盲目乐观。当我们有了想法,想做餐饮,可以先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要做什么?为什么消费者会需要它?

特点二:冲动决定,开启创业之旅

“几个朋友聊天,说的激动一下就入伙了”

笔者跟创业者的交流中,这样的对话会经常出现。

事实上,当我们看到一些项目简介,几个朋友闲谈一次,甚至出去旅游期间,突然就会蹦出个餐饮创业的“好点子”,大家一拍即合立马开干,已是一种常见现象。因为没有任何餐饮经验和知识储备,简单的做个市场了解,两三个月就把项目落地了,结果开业之后一地鸡毛。

一句话总结就是:转型急迫,激情有余,认知不足。


▲ 跨界成本太大,入行须谨慎论证

比较成功的跨界餐饮创业者,准备时间都在半年到一年,甚至一年半。期间经过屡次的小范围试错、调整,最终才存活了下来。我们宁愿多留些时间思考和学习,一旦项目启动,就意味着金钱和精力的付出,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特点三:不全力以赴,兼职来创业

“原本的工作也舍不得放弃,我就带着做吧,没事儿”

很多今天的跨界创业者,在自己的主业上有一定成功,认为跨界做餐饮可以实施降维打击。大家头脑风暴出一个项目,凑个份子选个门面,下班后或者周末过来帮帮忙,指导一下工作,认为开业之后就会顾客盈门。

事实上,现在的餐饮竞争激烈,就算是全职创业,成功尚未可知,兼职创业后更容易让自己焦头烂额,应接不暇。而往往这种兼职团队,在矛盾出现时相互推诿,大家不欢而散,合作很难顺畅。


▲ 经营餐厅是项复杂工程,全力以赴才有胜算

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当股东达到N人,还各有主业,每次开会都是吵吵嚷嚷,而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为什么?想要了解情况就必须待在店里,就必须亲身经历,不花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根据现状与表象做出决定,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特点四:搞不定?给钱解决问题

“我请的是XX品牌的运营总监,很有经验,没问题的”

有些跨界餐饮人资金实力雄厚,甚至认为只要花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动辄拿四五百平以上的门店、做高标准装修、用全进口食材、请五星级主厨……开业后线上线下全力推广,各种大号营销。似乎这样豪华布局,肯定就会火。

事实上,现在“卖”的没有“买”的精。对于餐厅来说,钱砸不出好口碑,更砸不出好品牌。外脑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内功还得自己步步修炼。


▲ 靠钱砸出的餐厅走不远,用心经营才是王道

真正做餐饮,投入钱远不及投入创始人的精力与心血重要。餐饮的本质是要盈利,是先生存再发展,已经是亏损了,就要亲自去发现、解决最核心的问题,而不是总去回避,靠钱解决眼前问题。找到精确的目标客群,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合理的净利率、翻台率、复购率,餐厅才能发展下去。

第2重:错 位

特点一:团队之功能错位

“咱们这个团队,有导演、有金融高管、有音乐家……都没做过餐饮”

笔者接触过不止一个这样的创始团队,阵容非常强大,诸如有金融才俊、知名导演、资深策划人、著名音乐人……在令人惊艳的履历下,除了主厨,整个团队都没有餐饮经验。

在其他行业各有才华,难道对餐饮没有帮助?帮助肯定是有的,但是由于专业相差太远,对餐饮没有实感,更谈不上分工协作,对于初创品牌的存活、发展帮助不大。这种创始团队的功能错位,反应出的结果是:想出的创意并未能跟餐饮本身产生化学反应。


▲ 组建的创业团队最好有匹配的资本和资源

我从不否认跨界带来的火花,但是大家在组建团队之时,不要仅想着让创始团队“显得光鲜”或“借助资源”,而是更务实的来思考:基于这个新的事业,我们需要组建一个怎样的团队?这个团队有能力落地执行,各司其职吗?

特点二:行业之认知错位

“餐饮不是赚钱快吗,现金流这么好,我要尽快看到回报”

很多跨界创业者,都认为餐饮是个赚快钱的行业,只要做爆,就能放加盟,吸引风投,跨区域经营,全国连锁……但是如果我们细心研究,不难发现,现在比较成功的餐饮品牌创始人,基本都属于餐饮的连续创业者,大都有过长达几年的蛰伏期。

即使是乐凯撒比萨、俏凤凰苗家牛肉粉这些新锐品牌,你看回它的发展历程,开始的几年也是不断积累、纠错、迭代的过程,崭露头角绝非一日之功。


▲ 餐饮并不是快速回本的生意,需要时间培养

餐饮是厚积薄发、慢工细活,培育周期较长的一个行业,想一夜暴富,几率很低。在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它其实更是一个薄利行业。如果你要看前景,那更不能着急,品牌也是需要培育的。

特点三:创业之情感错位

“我做餐饮不图别的,就是一份情怀,我要实现这种情怀”

这点上大家会有争议,就靠情怀做餐饮不行吗?可以啊,特别是土豪,他们有把餐饮作为情怀的资本及能力,可以随意任性。

但是,如果你靠着这份事业养家糊口,那么情怀和生意该如何取舍?在我看来,餐饮的本质并不是取悦创始人自己,而是你能给消费者提供什么价值。如果你的情怀能帮助你给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得到认可,当然好。但如果仅仅从个人出发,无视市场的需求,那不叫餐饮创业,那是闭门造车。


▲ 纯吃货或情怀的跨界餐饮创业,不建议

有没有人这样做呢?也是有的。虽然创始人做的非常起劲,但消费者无感,如此这般着实可惜。在一线城市,餐饮创业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在如此高的投入下,仅仅靠情怀,或者说仅仅想满足下自己,实在是件奢侈的事情,也不建议如此。

第3重:错 乱

特点一:战术上狂热,战略上一无所知

“一定要好好搞下营销,想办法把它做爆,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很多跨界餐饮人,不关心品牌战略和商业模式,只关心小战术。甚至不把主要精力用在产品上,却希望运用各种营销战术,把自己的品牌炒热,获得更多的客人或者流量。

因此,不计成本的进行推广,上美食大号、上团购、打折送菜,各种手段无所不用。结果呢?爱占便宜的消费者,携家带口,跨越半个城区去占餐厅便宜。结果可想而知,不谈引来的消费者不是你要的消费者,更因为盲目营销导致出品品质下降、餐厅服务混乱,导致不仅不挣钱,口碑还负面传播。


▲ 以战略引领战术,才不会在经营中被牵着走

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没有整体的战略导向,战术其实都是乱打,短期来看收效平平,长期来看还有损失。餐饮的事业有如长跑,如果没有目标的乱跑,会发现想省劲的结果是更费劲。

特点二:发展尚未可知,扩张已经开始

“现在很迷茫,不知接下来怎么做,但已经建了中央厨房,基本上没钱了”

做餐饮讲求的是,先生存后发展。但很多跨界餐饮创业者没有这个概念。他们更敢于扩张,但是有时到底怎么发展TA也没想清楚。这里举两种情况:

第一种, 当新品牌前路未定,就大笔投入,盲目扩张。有在外地做主食沙拉的朋友来问“我不知接下来怎么做,但我已经建了中央厨房,基本上已没钱了”,更有情况是开了一个店觉得头两个月生意不错,迅速开始找铺开分店。还没得到市场验证,甚至培育期都还没过,单凭对未来的直觉就开始扩张,风险不言而喻。

另一种是离开本土优势,盲目跨区域扩张。有些跨界餐饮人在自己城市站稳了脚跟,开了四、五个店,刚刚建立了一些本地优势,眼光就迅速瞄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仿佛不在这些城市开店,就证明不了自己的实力。


▲ 盲目扩张是加速品牌死亡的罪魁祸首

但我们纵观全国餐饮市场,即使是较为成熟的餐饮连锁品牌,当南方品牌北上,抑或北方品牌南下,都还是难度极高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者,换一个战场很轻松,但它不是你原有的主场,你需要去契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去面对新的竞争对手。

我对此的看法是,先深耕本土(城市),积累品牌势能,当发展到特定阶段时,再考虑跨区域作战。

作为一名餐饮品牌策略师,在常年的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餐饮创始人,这两年跨界餐饮人的数量,实在超出想象。但是在这些创业背后,也看到了太多共通的问题,今天将一些问题整理出来,以及笔者的思考,希望对正在跨界创业的你产生启发,远离错觉、避免错位、不再错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