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49 回复 0

中储草: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间特色小吃——碗托

[复制链接]

5505

主题

128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493
发表于 2023-10-6 16:07:55|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
碗托是流传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间的一种特色小吃,与凉粉、粉皮、擦粉一齐构成当地的“四大名菜”,而以碗托为最。



碗托也称作碗团、碗脱、碗坨。一说将洗好的荞面放在圆圆的碗里蒸熟后,外形呈团状,故称碗团,象征着团团圆圆。另一说将洗好的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后脱出,故称碗脱,而脱出后的荞面外形呈坨状,故又称碗坨。在准格尔旗汉语方言中,“团”“脱”“坨”“托”,读音相似,后来也就有了碗托这种称呼。


准格尔旗碗托以荞面为食材,制作讲究。先是和面,在荞面内加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成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不断用力揉搓,直到面团光亮、利手,才算是把面和好了。

接着是洗面,以些许冷水不断揉搓,使面团逐步稀释成为浓稠的面糊,再用手朝同一方向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直到面糊能挂住勺碗为宜。洗面是碗坨制作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兑多少水,洗几遍,洗到什么程度,全凭制作人的经验。

然后将洗好的面糊入碗上锅,碗多为细瓷、浅底、宽边的小碗。面糊入碗前,先要将碗放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水汽后,才能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盖住锅盖后以武火蒸约二十分钟即熟。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将蒸熟了的面糊摊贴至碗口边缘,使之在碗口内呈凹形状,再置于凉处晾凉后,一道晶莹光亮、粉白微青的碗托就制作成功了。


准格尔旗碗托质地细腻,柔软筋滑,清香利口,有健脾胃、清燥热等食用功效。吃时,可直接用薄片小刀在碗内把碗托一道道划开,然后浇上用醋、蒜泥、芝麻、辣椒末等调料配制的汤料,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香菜、葱花等。当地人还会将热豆腐、驴肉、麻花、炒米等与碗托混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准格尔旗碗托是蒙汉两族人民在长期相互交融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据清同治版《河曲县志》记载:“自康熙三十六年,圣祖仁皇帝特允鄂尔多斯之请以故河保营得与蒙古交易。又准汉民垦蒙古地,岁与租籽。”自此之后,山西、陕西等地大量人口通过“走西口”迁入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等地进行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准格尔旗东南、南部与山西省的偏关县、河曲县以黄河为界,西南与陕西省的府谷县隔长城接壤,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和目的地。因此,准格尔旗的汉人十之八九都是山西、陕西的移民。随之而来,流行在山西、陕西的汉族传统面食——碗托,也通过“走西口”成为准格尔旗蒙汉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美食,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做法和风味。



“一道道圪梁梁上,哎呦呦,哎个哟呦二道道弯。唱上山曲漫瀚调调,哎呦呦,哎个哟呦就把这碗托夸……”如今,作为有名的地方小吃,碗托和山曲漫瀚调一样在准格尔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堪称准格尔旗小吃的“当家花旦”。遍布大街小巷,无论早晚,总能看到吃碗托或者卖碗托的。毫不夸张地说,碗托已经深深扎根在准格尔旗人民的日常生活里。



中储草生态农业——做农牧业产业化引导者,打造中国健康肉类标杆品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