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4 08:17:06|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朝阳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至4月20日(或21日)结束。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桐树开花,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出现彩虹了。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此时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际,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有寒流侵袭,昼夜温差较大,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另外,清明是多种慢性病易复发的时候,素有旧疾的人尤应注重养生保健。
起居养生
要小心花粉过敏引起哮喘,也要谨防春瘟。
防春瘟
春瘟是指春季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热性疾病,包括流感、流脑、猩红热、麻疹、痄腮、风疹,具有发病突然、热象偏盛、容易伤阴、流传极快的特点。
预防春瘟,要注意居室通风,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天气比较干燥的时候,室内最好使用加湿器;多吃时令水果、多喝水,少吃煎炒油炸的食物,少吃虾、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适当进行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防哮喘
清明时百花竞放,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花粉,加之春天风沙、扬尘天气较多,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增加,故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通常表现为鼻痒、发作性喷嚏、鼻塞、咽痒等,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等为特征,严重者呼吸困难使人窒息。
预防哮喘,对花粉及植物过敏者尽量不要去公园或植物园,如一定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尽量避免中午和下午外出,此时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较高;另外,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
饮食养生
要慎食发物,多食养肝之品和应季食品。
慎食发物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如鱼、虾、螃蟹、公鸡肉、鹅肉、羊肉、竹笋、烧鹅等,从中医上讲都属发物 ,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通常情况下,适量食用发物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及相关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清明时人体阳气多动,向外疏发,内外阴阳平衡不稳定,气血运行波动较大,稍有不当,就会诱发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此时,支气管哮喘、皮肤病、冠心病等疾病常有加重,如再吃了不当的发物,极易诱发或加重这些疾病,故素有旧疾和特殊体质者应慎食发物。
多食养肝之品
清明也是养肝的好时机。清明时体内肝气特别旺盛,肝木过旺,乘克脾土,就会影响脾的功能,还可使人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如果肝的功能正常,人体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调和,各个脏腑的功能也会正常。因此,清明时应多食枸杞、大枣、豆制品、动物血、银耳等对肝脏有益的食物,滋补肝之不足或预防肝脏功能下降。
多吃应季食品
中医学的阴阳理论认为春季是阴气渐弱、阳气渐强的时期,冬季人们进补后的好多成分积聚在体内,易形成毒素,所以春季最适宜排毒强身,少吃油腻食品、肉食,多吃黄瓜、黑木耳、莲藕、白萝卜、酸奶等食物,多吃时令新鲜果蔬,以平补为原则,减轻疲劳、乏力、犯困的现象。《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瓜有清热、解渴、利水、消肿之功效,可以炒肉丝、炒蛋,味道不错。
运动养生
要多到户外散步或练习八段锦。
清明时除了选择散步、登山、踏青等户外运动外,还可练八段锦来调节精气神。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由八种动作组成,每种动作都要反复多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如舌抵上颚、意守丹田)。八段锦的动作一般比较舒缓,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锻炼,可以缓解疲劳,放松身心,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焦虑症及失眠等慢性病。可选择一到两段单独练习,也可以全套一气呵成。如清明时节脾胃不好的人群,经常练习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对脾胃有保健作用。
情志养生
应保持心情舒畅以使气机畅达、气血调和。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此时不注重调理情志,而使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因此清明时节,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心情舒畅,心平气和,宽善待人,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清明养生,快乐多!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及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如有版权方面的疑问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