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22 回复 0

寻找情感倾注的意象-中国画艺术的探讨

[复制链接]

5505

主题

128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493
发表于 2024-3-30 08:24:0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许惠南, 1955年生,江苏无锡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华侨大学兼职教授,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书画院专职画家。


作为一个画家,生命在于创新。创新,就是要有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表达“情感的形式”,这是每个画家为之苦恼,而又锲而不舍追求的。


学画廿余年,深感一个画家总是离不开他依赖生存的这方土,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给了画家创作的激情,也为他寻找情感表达形式提供了契机。我生活在山明水秀的太潮之滨,江南的田野平畴,民居石桥,太湖的风帆、船影,秋风细雨终年依伴在我的身边,对我轻言絮语,一种温馨、飘逸、秀丽的情调常常使我陶醉、神往。常常唤起我笔底的冲动,然而画家的使命不在于“生活的再现”,而是艺术地反映生活,创造“情感的形式”也就是要寻找情感所倾注的意象。唯有这样,才能描绘出淋漓痛快物我合一的好画,这样的画才会有诗意,有意境,使观众产生共鸣。


我喜欢画江南田野小景,三二间白墙灰瓦的农舍,傍依垂柳竹林,周围有流水小桥,河塘花影,运笔之中自感轻松愉悦,神情也往往存水墨间游动。时间一久,感到按常规的技法不能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内心强烈的情感,在进人创作的过程中,主体意识的投入还不够强烈,换言之,则没有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特有的形式来倾注情感。回头再看当代著名画家林风眠,吴冠中等人的作品,他们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感来打动观众。菖蓝,鸡冠花,玫瑰那灿烂的红色表现了林凤眠那火一般炽烈的情感。简洁遒劲的线条,黑白分明的色块,艳丽的色点,是吴冠中内心构画江南水乡的韵味,我亦要探求一种情感形式来宣泄内心感受,为此作了多方面的尝试《田野奏鸣曲》一画抒写的江南之夏农村氛围,中景是两三间农舍和田野,远景是山峦、风中摇曳的柳树和涌动的云朵,近景是水塘,芦苇和午间沐浴休息的水牛,画面采用满构图,灰调子,水塘留白突出水牛、创作时我似乎听到酷暑中的蝉鸣,听到风刮柳枝的声音,还似乎感觉到雷雨即将来临时大地发出的声音、一种旷达、宁静的身影在向自己走来。


艺术是一种情感表现的形式,夏之田野给了我丰富的想象空间,似乎笔中的每一柳,每根苇都在说话,都在表达我那奔放热烈的情怀。正由于我的情感比较确切地找到了依附的形式、对象,在画面中出现的意象就不是一般的江南田野小景,而是充满着热烈、欢快而又旷达宁静的江南初夏之声,笔下的线条就是音符节奏,色块就是旋律之调,这特定环境的气氛就渲染出来了,我感到痛快,感到达意。由此也启发了我,绘画创作不仅仅是为了画而画,其中还要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它是鲜活的充满着无限美好色彩的、先是情感的投入,画出我所营造的作品来。


古人画秋,或绚烂、或淡泊,或萧索,往往是远山寒林、红叶点缀,黄花篱下,其实每个画家眼中看秋都是不同的,除了观察对象的不同。在画面上喷发的情感也迥然不同。倪云林的秋居图,黄公望的秋江图,一是萧疏简淡,一是生机盎然。我们继承传统不仅仅是继承它的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他们那种以“独特眼睛观察世界的方式”,以独特的形式抒发情感的艺术探索精神,石涛的“我用我法”,此中的“法”不只仅仅是表现技巧,而是用他独特的感受写他心中的世界,造型结构,线条,色块、墨块、烘染、皴擦、点染是表现形式。


这次应江苏省美术馆提名参加的江苏省中青年《95·仲夏提名展》我展出的作品中《秋》《清明桥》两幅作品被省美术馆收藏。其中一幅《秋》、乃是我寻找秋的语言的探索,画面满中求灵空,求最大的空间视觉,在远近的农家毗邻房舍中间隔杂着树、芦苇,远方则是逶迤而去的山影。秋树用上黄色点,簇聚散点组合成秋的浪漫情调,芦苇,墨,色浑然一体,有意强化物体在我内心的感受,朴实而不失秀丽,宁静却有诗意,在我心中是一首抒情的民歌,委婉而又真挚,整个画面的基调并不采用大起大伏,也不求强烈的视觉冲击,色是暖的,墨也是暖的,予以丰富的内涵,诱发观众走进我所营造的秋的襟怀去感受一番秋韻之滋味。画家是以意象的媒体视觉的形式、去诱发观众进入审美空间,无需解释所画的对象,而是把语言蕴含的藏在画中,让观众去咀嚼体会。


风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它给人感受是鲜活的,自然的,带有泥土芳香气息的。江南画家是水滋养大的,笔中离不开水,何况中国画本身就是水墨画,具有江南民族特色的江南民居,小桥流水,柳塘,帆影是我喜欢表现的题材,但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切人角度,都有自己偏爱的形式。要善于独辟蹊径,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清明桥》是一幅以桥为主体的雪景图,已往我在表现雪景时多用皱、染、烘托留出雪之白,如何表现江南冬之“暖意”的宁静,高洁之美,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在我的心中江南的雪是暖融融的,是一种爱的抚摸,情的依附,是水的另一个姐妹,它滋润肌肤,调动人们欢快、喜悦情绪的因子。于是我吸收了西方印象派绘画中的一些表现手法、不拘泥于事物的逼真,而追求意象的“神”,用笔以方笔为主,块面大,呈现一种平面而厚重之感。河边房舍的处理屋顶留白,墙用灰色,形式反差对比强烈,宁静的运河中有轮船,小篷船,桥上有打着雨伞的行人,路灯、木头电线杆组成了一幅动静组合之江南冬曲,画面留出的大小白块让雪自然落脚,通过雪的静反衬生活的流动。我想,观者见了也想去清明桥上走一走,领略一下江南水乡那暖冬之雪韵。通过长期艺术创作的实践,我越发深刻地理解到、艺术家可以花大量的笔墨对再现生活加以详尽描绘,然而激起不了观众对艺术表现从形式到内容在情感上的共鸣,就象黑格尔说过的那样:"只能产生技巧方面的巧戏法,而不能产生艺术作品”、证明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一切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艺术的创新,需要独特个性,这个性是形式的骨架和情感的血肉。难怪白石老人高举“衰年变法”的大旗,这“法” 就是老人想寻找的一种惊世骇俗的艺术之魂、个性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