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4 回复 0

行业洞察| 文化、娱乐产业数字化转型

[复制链接]

5505

主题

128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493
发表于 2024-8-3 07:55:49|来自:云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云南


2021年上半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3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2.4%;从营业收入看,上半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发展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多数行业甚至好于疫情前水平。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延续一季度强劲反弹态势,比上年同期增长78.9%。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动漫游戏、视频直播、数字出版等“互联网+文化”新业态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其中,互联网广告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3个细分行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

总体来看,整体文娱产业呈现新兴向荣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国民精神娱乐消费需求日益凸显

因疫情原因,大众长期且持久的将处于半隔离状态,境外旅游消费等受到限制,国内大众精神娱乐需求明显增高。

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2.6%,收入水平提高带动消费结构升级,精神娱乐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呈现出从物质需求消费向娱乐体验文化消费的升级转变。其中场景式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体验”成为当前文化消费关键词。文化经济作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环节,文化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我国文化消费市场规模优势明显,直播用户突破5亿;10月15日,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以129.5亿元超越北美,首次成为年度票房最高的电影市场。其中千禧一代、Z世代等群体的新兴需求为文化经济双循环发展提供新的消费动力。

国内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文化产业数字化

新产业的兴起: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形成的新型文化,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短视频等。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文博业、图书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艺等传统业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包括其中涌现的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等。

2020 年疫情下,泛娱乐用户规模渗透率有小幅增长,据 Questmobile,2020 年 12 月整体渗透率同比增加 0.1% 至 97.0%。 具体细分行业结构来看,短视频渗透率继续增长,而在线视频等行业规模渗透率略有下滑。 从时长来看,据 Questmobile,2020 疫情春节期间短视频使用时长占比同增 5.7%,2020 年 12 月泛娱乐行业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 13.1% 至 63 小时,其中短视频月人均使用 时长同比增幅最高达 39.7%,手机游戏和数字阅读分别同增 6.6%和 21.4%。


另外,随着通信信息技术、智能手机等硬件快速普及,用户娱乐时间延长空间延展。根据 CNNIC,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比例已由 2010 年的 66.20%上升至 2020 年的 99.70%。根据 Questmobile,2020 年 4 月移动网民月均使用时长达到 144.6 小时,在不久的将来,5G场景的普及将继续拓宽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娱乐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延展。

大众文化与个性化文化内容并驾齐驱。有40%的千禧一代愿意为更出色的个性化服务买单。如今的娱乐媒体公司正在基于数据,利用算法更好地了解用户特点,并据此开发出受众更加细化的文化内容。消费者追求个性化需求的趋势愈演愈烈,一旦通过某个渠道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时,大热门的产品在他们的眼中就不再具有多么高的价值。

深受千禧一代、Z世代消费群体喜爱的国潮文化IP、文创联名、盲盒经济等,都是个性化文化内容的典型代表,数字技术为产业融合注入新内涵,实现了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的再生产、再传播。

传统演艺行业的新道路:线上云端演出。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传统演艺行业(剧场、电影院、演唱会、话剧等)受到了严重行业性打击,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3月,全国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实时音视频技术、AR/VR、5G技术等实现了全云端演出的可能性。据《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观看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8000万。没有了live house里的尖叫、体育场里的荧光棒,取而代之的是多场景、创新形态的演出模式——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的沉浸式用户体验。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上双场景演出将是演艺行业的主流模式。

借助新技术,开创虚实融合的娱乐新方式。而在未来十年间,消费电子创新性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从用于娱乐、社交的 VR 设备(2020-2024 年),到虚实结合的 AR 终端(2024-2030 年),再到以 VR/AR 为载体通过脑机接口进一步简化信息/指令输入媒介(2030 年以后), 从而实现以读取脑电波的形式完成人机交互。随着5G、云计算、AI、VR/AR、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虚实世界的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性不断被实现,这一切听上去并不遥远或难以实现。

虚实场景结合,增强文旅行业消费者体验。在目前的应用市场,新型的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使文旅融场景式消费越来越受关注。比如,集合了AR导航、360度视觉效果等功能景区APP,将线上游览与线下游览结合起来。场景式消费凸显了消费者希望获得的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文化产品,而是更有故事和情感附加值、全身心、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人工智能、增强现实、5G等技术应用为改善文化体验提供了可行途径,甚至把高品质的体验发展为一种具有高价值量的消费形态。近年来演艺、展览、网络游戏等都在引入沉浸式艺术,为的就是给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满足其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数字化新趋势

内容的创新与融合

涉及技术:大数据、机器学习、AR/VR、数字货币、实时音视频、5G等

如今的文化内容已经不再是单一纬度的输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新兴文化和传统文化交互融合发展,呈现出泛娱乐化特点。

数字化继续将进一步加快和加深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业态的融合都将得益于现代化技术的利用。

具体体现在:

    场景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场景创新和民生应用以VR游戏、在线逛展、沉浸展览、特效电影、智慧旅游、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等业态为代表,推动产业经济循环发展;打造更加安全、便捷、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例如无接触入场、人流密度分析、社区文化个性化打造等;数字化打破农村文化市场壁垒,推动乡村文化消费,中国下沉市场的数字文化消费表现出较高活力,在面向市场需求整合科技与优质乡村文化资源的同时,引领地方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的价值创新,通过创数字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以文化区域空间为载体进行整体性保护,运用全媒体创新传播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从保护到活化,促进文化遗产价值的创新转换;
文化数据的利用和保护

涉及技术: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数字货币、5G等

2018年起,全球很多区域都开始逐步完善数据保护、数字版权相关法律制度,随着这些区域性、全球性的数字化规则的建立,数字时代的隐私权问题将会有所解决,增强用户信任和数字化透明度,良性促进数字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云服务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将推动文化产业打破数据壁垒、促进数字文化交流、健全文化数据储存再利用等机制,未来文化数据也可能再造文化内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