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5 回复 0

非遗| 广州非遗品牌大会:聚焦行业对话,推动跨界融合

[复制链接]

5842

主题

150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723
发表于 2025-1-21 07:38: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近日,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在广州塔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非遗品牌力”为主题,围绕岭南文化基因,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积极探索湾区非遗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从“新青年、新生活、新业态、新传播”的角度,集中展示本年度非遗品牌活力。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引领中国非遗保护与发展

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上,港澳专家学者首次参会。来自香港非遗办事处、澳门博物馆的知名专家学者以线上方式分享对粤港澳三地非遗及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感受,与大会现场的专家共同探讨全球视野下的大湾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认同。


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现场

大会首次发布了岭南非遗数据报告《2021巨量引擎岭南篇非遗数据报告》,总结了数字化驱动下非遗展示与传播的新趋势。数字化为岭南非遗内容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非遗创作者更通过直播连接文化与消费主体,大大提升了非遗传承的活力。

同时,突出非遗跨界融合发展。开幕式表演中的曲艺说唱和“非遗时尚品牌秀”,分别将非遗代表性项目行花街、广绣、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与曲艺说唱、时尚服饰、舞台艺术等相结合,充分展示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生命活力。配套的非遗展览更是将非遗与科技、时尚、游戏等相结合,突显非遗跨界融合发展的创造力。


“行花街”曲艺说唱表演

沿袭历届非遗品牌大会对活动进行广泛传播的传统,“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互动、全民关注”的方式,聚焦人文湾区建设、非遗跨界创新,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本届大会获得国内40余家新闻媒体、数字平台报道,以图文和视频方式进行线上传播,累计阅读量逾2400万人次。

大会还配套举办了“珠水孕新生”非遗品牌展,采用当下最热门的数字化沉浸互动形式,呈现非遗保护的领先技术和创新成果;联合抖音平台,邀请多位抖音达人,对活动进行体验式的宣传推介。截至目前,抖音话题带动大会阅读量近2000万次。活态化、年轻化的呈现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大会,增强了非遗品牌传播的活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春雷表示,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让原本来自于老百姓的文化、艺术、工艺,通过一定的载体和科技手段,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非遗品牌大会汇聚行业精英代表、对接社会各界资源,以领先、开放、专业的态度,不断在讲述中国非遗品牌故事、挖掘中国非遗品牌潜力、提升中国非遗品牌地位、传播中国非遗品牌魅力的道路上前进,将更好地推动非遗融入当代人精神审美,并在树立广州城市文化品牌、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引领中国非遗保护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搭建非遗品牌高端对话平台,激发非遗行业新活力


2018第一届非遗品牌大会发起“中国非遗品牌计划”

自2018年起,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非遗品牌大会(广州)”每年举办一届,迄今已在广州成功举办四届。作为国内非遗领域的年度盛事,大会搭建起非遗品牌的高端对话平台,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代表等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分享探讨非遗品牌的未来发展路径,激发非遗行业新活力。历届非遗品牌大会紧跟时代趋势,引领行业新动向,在非遗行业对话、跨界融合方面积累起丰硕成果。

其中,2018年第一届非遗品牌大会以“传承·发展·创新”为主题,创造性地提出“非遗品牌”概念,从品牌角度对非遗热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对接产业资本、用非遗引领新生活。与会非遗项目和品牌共同携手,发起“中国非遗品牌计划”,从机制探索、资本赋能、人才培养、传播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非遗品牌建设。


2019第二届非遗品牌大会签约仪式

2019年第二届非遗品牌大会以“国潮·非遗”为主题,围绕传统工艺资源如何转化为“国潮”时尚,培育民族特色知名品牌,实现传统工艺振兴展开对话。大会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广州倡议书》和《2018-2019(中国)非遗品牌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国非遗品牌计划”,大会促成多家相关企业就非遗品牌传播交流达成合作意向,推动非遗品牌协同发展。


2020第三届非遗品牌大会圆桌对话

2020年第三届非遗品牌大会以“文旅·传播·非遗”为主题,延续非遗品牌大会在市场培育方面的平台作用,围绕“‘非遗+设计’赋能行业和品牌”与“非遗品牌传播与大事件营销”等议题,共议非遗产品设计、非遗品牌传播。大会在文化与经济、城市与乡村、传统与未来之间搭建桥梁,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原创设计转型,通过品牌营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图片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责编:杨晓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
1.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
2.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客服微信/QQ:502650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