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37 回复 0

春分时节,养生不可忽视的五种时令食材

[复制链接]

4953

主题

109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574
发表于 2023-9-23 08:15:55|来自: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上海
转眼间,春分时节将至。对于北半球来说,从春分之日起,白昼比黑夜越来越长。气候上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特征,此时养生尤为关键。让我们听听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中医科王学良博士关于春分养生的几点建议。



阴阳相伴,平和为贵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太阳到达黄经0度,昼夜长短平均,此时正是春季九十天中的一半,所以称之“春分”,古时又有“日中”、“仲春之月”的说法。


这个时间点,不仅有天文学的意义,在日常中,还有着重要的生活意义。此时气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季节特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王学良指出,养生的原则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要顺应节气变化的自然属性。春分期间,昼夜等长,阴阳对半,养生也应讲究“平和”。此时气温回升较快,但会出现“倒春寒”,因此当身体出现阴阳失衡的情况时,需要有的放矢,保持平和,积极应对。

住行方面,因为春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还有寒流侵袭,甚至出现阴雨连绵的情况。人们特别是老人,会出现关节酸痛,风湿病患者也容易在此期间复发加重。从平和的角度出发,注意不要“极寒、过热”。穿衣时“下厚上薄”,通过微微出汗,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平衡体内的阴阳之气。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慢跑、踏青、打球等都是通过锻炼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方法。

春天,万物复苏,春分时节,更是如此。王学良表示,人们不应违背复苏之气,应遵循少阳初生之气的规律,不加速,不延缓。《四气调神大论》里说“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违背自然,会伤及肝脏,当季潜伏,后季必显现。

心情方面,需要保持心情舒畅,让体内经脉之气运行顺畅。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应于肝,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气能伤肝。虽然目前城市中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为了身体健康,不要大气大怒,尽可能拥有平和愉快的念头,不去折逆春阳生发之气。


时令菜品,不时不食

“不时不食”,是一句出自《论语》中的古话,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春分时节,万物生发,这个季节出现了丰富的时令菜,养生跟吃密不可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五款春季的时令食材。


春笋

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是“山八珍”之一。笋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而且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


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它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古希腊人把蜜看做是“天赐的礼物”。春天百花盛开,蜂蜜也格外应季。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暖还寒,人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


黄豆芽

春分时节,正是黄豆芽大量生长的时候。黄豆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是较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来源。味甘、性凉,入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的功效。


香椿

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时它就遍布大江南北。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香椿还是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


韭菜

韭菜的叶、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种子等可入药,具有补肾,健胃,提神,止汗固涩等功效。在中医里,有人把韭菜称为“洗肠草”。俗话说“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季的韭菜嫩、鲜,最好吃。从韭菜的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其中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无特别之处,但韭菜中的膳食纤维丰富,能增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专家简介:王学良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博士,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门诊中医(副主任医师)。以主要完成人的身份参与了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和一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对中医经典理论尤其是《伤寒论》,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感染、消化、神经系统等内科疾病。


门诊预约电话:400-6680-120

医院网站:m.fuda120.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